​古代统治者就不怕外患吗 统治者为什么还要重文轻武

古代统治者就不怕外患吗 统治者为什么还要重文轻武

还不了解:古代重文轻武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中国古代统治者大多重文轻武?

华夏自建立以来,存在着等级严密的官僚制度。提起官吏,无非就是文官和武官两种,文官和武官各司其职,只要品级相同就是平等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不然,历史上重文轻武的王朝不在少数,可是从古至今不管哪一个国家,重文轻武的结果就是王朝没落。那当朝统治者为什么宁可冒着外患的风险,也要这样子做呢?

独尊儒术,排斥武学。

儒家学派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在秦朝时,被秦始皇大力推崇,甚至“焚书坑儒”。

到汉朝,被汉武帝采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开创古代重文轻武的先河,从此以后儒家的思想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其后的王朝里也被这种观念深深影响。

儒家注重仁义,不喜欢打打杀杀那一套,擅长以理服人,与武学的“拳头就是硬道理”相悖,换个说法,儒家的思想与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呼应的,也加速了武将退出权力中心舞台的进度。

对于君主来说,从小学习儒学的文臣受三纲五常的影响,更容易对自己忠诚。而手握兵权的武将,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盛世依靠文治,不管多么残酷的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最终国家还是要靠文官来打理,如果在这种时刻,还让武将统领着大军,还让他们占据着军事贵族的位置,难以保证他还能和文官一样忠诚。

文官用来压制武将,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军事寡头出现。在皇帝眼中,真正有威胁的是有军权的军事贵族,如果他们有一天想反了,拿着兵符号令三军,自己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皇帝鉴于这点,更加不会让自己的政权受到限制,从而重用文官,预防军事贵族夺权,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减少分裂隐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全社会的武风和血性被磨灭,文风被上层大力推行,文人的地位被高度认可。

2.君主担心武将拥兵谋朝篡位。

历史上武将推翻皇位的例子不在少数, 宋太祖也是通过陈桥事变建立了宋代,起初他并不在意这些事情,某一天赵普找到宋太祖,建议他马上撤掉石守信和王审琪。

宋太祖疑惑不解,说:“这是我的义社十兄弟,怎么可能谋反我呢?”赵普说:“他们自己不会,不代表他们的手下不会,况且这两人根本管不住手下!”

赵匡胤觉得是赵普形容得过于严重,他觉得不过区区几个下属,难道还管不着吗?而且宋太祖对他们很器重,他并不觉得自己会有被反的危险。赵普冷笑道:“周世宗也很器重自己的手下,周世难道也管不住他们吗?”

赵匡胤如临大敌,当年自己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 ,最后自己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

宋太祖被吓得冷汗直流。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据说在公元961年,宋太祖设宴邀请自己的结义兄弟们,这些兄弟都是当年让他当上皇帝的功臣,同样也是中央军力力量的高级官员。

宴席期间,宋太祖和这些兄弟们推杯换盏,回忆过去的高光时刻,一时之间好不热闹。可这个时候,宋太祖放下了酒杯,满脸都写着郁闷,几个兄弟很疑惑,问大哥高兴的日子为何满脸愁容。

他长叹道,“你们别看我现在做了皇帝,万人之上呐,其实还不如当一个节度使。”众兄弟不解,想不通大哥黄袍加身,怎么还羡慕起节度使来了。宋太祖说:“可是我这个位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哪个人不想要呢?”

他看向兄弟们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有一天别人把黄袍穿在你身上,你是推还是不推呢?”

这话一出,几个兄弟吓得跪倒在地,纷纷祈求给指条出路,宋太祖很满意,暗示他们告老还乡。隔天,这些人头痛的头痛,腰疼的腰疼,请求病退,全部退出中央。

为了巩固皇权,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各个朝代的皇帝都会在国家稳定后削弱武将的军事实力,他们忌惮这些人手中的实权,因此培养两派,让文官和武将互相争斗。

皇帝在筛选武将人选的时候,有很严格的标准,武将除了有高超的本领和带队的能力,还一定要有很强的忠君思想。就算武将带兵出征后,皇帝还会用各种手段,去制约这个人,让他无法独断专行。

对于官位比较低的武将,一般给他设置很多的副将,分散他的主权,就算要调兵也得需要所有人都同意才行。对于官位高的武将,皇帝设置监军监督他,看他有没要忤逆之心,如果武将有造反的心思,也能第一时间了解,趁早解决。

3.文官学武,武官学文。

每个朝代发展到后期,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武将不需要参加大规模的战役,处境自然大不如前,他们失去了统领大军的优势,不被重视处处受限。

在这种阶段,君王为避免武将掌握太多的兵权,采取用文臣来统领大军的政策,治理大军的工作就交到文官的手上。

不过由于部分外敌的入侵,当朝那些没有带队打仗经验的文官,初次上任较为棘手,并未取得较好的成绩。

文官为了能够统领好大军,也便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勤加学习兵书兵法,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往往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也能带好大军打仗了。

社会安稳的时候,有才能的文臣加上本身的学识,不仅能够帮助君主管理国家,还能在国家遭到外敌侵犯的时候,带领三军抵抗外敌,保家卫国,这也就更加重了君主对自己的重视。

文臣学习兵法的同时,武将也不甘示弱,也想要得到上面的重视,便投身于学习文学之中。但是这样做也有弊端,有些武将学习文学时太过痴迷,导致自己的打仗能力急速下降,大军战斗力也随之大打折扣。

究其根本,文臣学兵法是刚需,他必须得把大军管理好,不然只能被外敌欺侮,还会落下个欺君之罪。反观武将学文,只是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顾不得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成为文官,帮助君主去管理江山设计。

往往到了后期,武官沉迷学文导致大军战斗力下降,而文臣专研兵法,本身不断精进的军事技能,后期统治者不得不重用文官。

自古以来几乎没有朝代能够很好平衡文官和武官的地位,历代皇帝出于维系江山稳固的需要,势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毕竟和平时间远远大于战争时间。

开国皇帝在最初打江山的时候重用武将,是因为这正是用人之际,而到了稳定时期,就必须重用文官来帮助自己管理国家,这个时候武将基本上没什么作用了,聪明点的卸下盔甲,告老还乡,倒霉的便落了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一些统治者比起外敌,他们更怕内乱,往往重文轻武,用文官去压制武将,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事情又变得很好理解,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去重用武将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自己陷入危险,而人大部分是利己的,尤其是帝王这种身份特殊的。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实,只要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这就是最好的局面。

相关推荐

​明朝皇帝是英才也是奇葩,为什么这么说?

101

明朝皇帝是英才也是奇葩,为什么这么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

​拓跋珪的生平如何?他是如何建立北魏的?

​拓跋珪的生平如何?他是如何建立北魏的?

66

拓跋珪的生平如何?他是如何建立北魏的? 拓跋珪,北魏太祖道武皇帝,出生于参合陂北(今内蒙古凉城县岱海一带)。北魏太祖道武帝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在“牛川”(约今内蒙古呼和浩...

​古代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古代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101

古代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对“宰相”与“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喜欢看古装剧的同学,应该能经常...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底有没有谋反?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底有没有谋反?

182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底有没有谋反?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底有没有谋反?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高阳公主在唐朝历史上是具有很大争议的,甚至...

​田豫为何会舍弃刘备呢?真正原因是什么?

​田豫为何会舍弃刘备呢?真正原因是什么?

161

田豫为何会舍弃刘备呢?真正原因是什么? 田豫为何会舍弃刘备呢?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当年刘备能在乱世之中崛起,除了机遇巧合,被汉献...

​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戏剧家)

​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戏剧家)

141

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戏剧家) 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 (1564~1616;Shakespeare,William),英国诗人、戏剧家。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其父约翰·...

​李鸿章生平经历介绍

​李鸿章生平经历介绍

143

李鸿章生平经历介绍 李鸿章生平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清同治帝时李鸿章任两江总督,后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父亲李文安,曾任刑...

​赵元僖被视作准皇位继承人,为什么突然暴亡?

​赵元僖被视作准皇位继承人,为什么突然暴亡?

200

赵元僖被视作准皇位继承人,为什么突然暴亡? 赵元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次子,在堂兄赵德昭、赵德芳和叔叔赵廷美先后离世,而兄长赵元佐又因纵火焚宫被废的情况下,成为准皇位继...

​孝敬宪皇后(雍正第一位皇后)

​孝敬宪皇后(雍正第一位皇后)

129

孝敬宪皇后(雍正第一位皇后) 孝敬宪皇后(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乌喇那拉氏,雍正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

​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大禹的资料

​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大禹的资料

126

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大禹的资料 看到很多人对禹都不是非常的了解,只知道一个大禹治水,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大禹的详细资料,让大家能够深入的了解我国夏朝的第一任君王:禹...

​卢梭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卢梭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60

卢梭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带您了解卢梭的生平事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