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5岁的薛明执意参加儿子贺鹏飞的追悼会,一段话让人泪奔
延安窑洞觅伉俪
1916年,在河北霸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父母给她取名王爱真。谁能想到,这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女孩,日后会与一位开国元帅携手同行,共同书写一段佳话。
幼年丧父的打击并未将王爱真击倒,反而让她更加刻苦求学。她的母亲有着超越时代的远见,省吃俭用也要让女儿读书。在天津三八女中读书期间,她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在"一二·九运动"中,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
1936年,已经改名为薛明的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天津地下党的一名交通员。面对日寇的铁蹄,她毅然加入了"天津流亡学生南下抗日请愿团",一路向南京进发,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
战火纷飞中,薛明辗转来到了延安。1942年的一个清明时节,春风拂过陕北的黄土高坡,野花悄然绽放。薛明正和几个乡亲一起在窑洞外为八路军纳鞋底,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那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留着短须,叼着烟斗,笑容温和却不失威严。县委书记王丕年介绍说这是贺司令员。虽然早就听说过贺龙的威名,但真正见面时,薛明还是感到一丝紧张。贺龙却表现得很平和,说是来向她请教工作经验的。
从那以后,薛明发现自己总是被安排去贺龙的司令部汇报工作。每次去汇报,县委书记王丕年都会意味深长地看着贺龙。可贺龙却始终保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专注地听取每一次汇报。直到有一天,西北局组织部长陈正人和王丕年找到薛明,委婉地点明了贺龙的心意。
原来,这位威名赫赫的将领,在感情方面却显得有些腼腆。他欣赏薛明的才干,欣赏她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但又担心自己年龄偏大会影响她的选择。为了打消薛明的顾虑,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中央妇委主任蔡畅做说客。
蔡畅以一个女性革命者的身份,向薛明讲述了自己的婚姻经历,打消了她对"结婚会影响工作"的顾虑。至于年龄差距,蔡畅更是幽默地说:"贺老总身体这么硬朗,活到八十岁不成问题,说不定你还活不过他呢!"
1942年8月1日,在延安一间简陋的窑洞里,贺龙与薛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一天恰好是南昌起义十五周年,对贺龙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婚礼上,当战友们举杯庆贺时,薛明便主动替丈夫挡酒。任弼时看到这一幕,打趣道:"贺老总有福了,以后有人替你挡酒了!"
名将之后
1944年9月28日,贺龙和薛明的爱情结晶呱呱坠地。这个在战火纷飞中降生的男婴,让已近半百的贺龙喜不自禁。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打来电话向贺龙道贺。
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取名,却着实让两位新手父母费了一番心思。当时担任贺龙警卫员的贺炳炎建议,因为孩子是下雨天出生的,不如就叫"雨生"。但贺龙的老搭档关向应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贺龙的气魄不亚于岳飞,建议给孩子取名"鹏飞"。
关向应当时正在病中,每天都能享受到特供的牛奶。但他却将这些珍贵的营养品全部送给了薛明母子。1946年,关向应在延安病逝,贺龙悲痛欲绝,写下了《哭向应》一文寄托哀思。为了纪念这位生前挚友,贺龙最终决定采纳他的建议,给儿子取名"鹏飞"。
贺鹏飞虽然是将门之后,但在家庭教育上却丝毫没有享受到特权。贺龙和薛明都秉持着严格的教育理念,既不让孩子沾染官僚作风,也不允许他仗着父亲的名望耍威风。
有一次,正在读中学的贺鹏飞在踢足球时不慎摔倒,造成了腿部骨折。按理说,作为贺龙的儿子,随便打个招呼就能享受到专车接送。但贺龙和薛明偏偏不这么做,他们认为这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特权的习惯。
为了让儿子继续上学,薛明每天推着一辆借来的板车,在延安的山路上来回奔波。有人看不过去,说贺龙这个当父亲的太不近人情。但薛明却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人,一个母亲送儿子上学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这句话背后,是革命家庭特有的教育智慧。
生活中的薛明,不仅是一位尽职的母亲,更是贺龙的得力助手。作为贺龙的秘书,她深知丈夫工作繁忙,她会提前阅读需要贺龙过目的文件,将内容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然后在陪丈夫散步时同步给他。
贺龙薛明喜欢吃醋溜白菜里的小辣椒,每次吃这道菜时,贺龙总会细心地将辣椒挑出来,放在一个小碟子里留给妻子。
将星陨落
1969年,贺龙元帅因病去世,年仅53岁的薛明失去了她的丈夫。1975年6月9日,时隔六年后,中央终于为贺龙元帅举行了追悼会。站在追悼会现场,薛明听到了毛主席的评价:“贺龙同志是一个好同志!”那一刻,薛明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
此时,周恩来总理走上前来,紧紧地握住了薛明的手,低声说:“你们要好好生活,有困难可以来找我。”
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薛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从不马虎。贺鹏飞在少年时代曾摔断腿,薛明并未因此心软,仍让他继续上学。即便是腿部打着石膏,贺鹏飞也不得不忍受疼痛,依旧坚持上学。
为了照顾他,薛明每天推着借来的板车,接送他往返学校。邻里曾议论薛明过于严苛,但她却坚定地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人,母亲送儿子上学,这本应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薛明以自己的方式,将坚韧与责任传递给了孩子们。
贺龙曾希望儿子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大学,最终,贺鹏飞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清华大学。毕业后的贺鹏飞经历了多次职务的调动,并在军队中取得了显赫的成就。
1977年,他光荣入伍,成为总参装备部的一名参谋。几年后,他又逐步晋升,最终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分管装备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中国海军建设中,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1998年,他成功促成中国购入了“瓦良格号”航母,这一举措为我国海军的战斗力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1年,贺鹏飞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健康严重透支,在深夜工作后去世,年仅55岁。对于薛明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起初,家人们试图阻拦薛明老太太的来贺鹏飞将军的追悼会,担心她在儿子的追悼会上悲伤过度,发生意外。但是薛明老太太并不同意,她坚决要求参加追悼会,与儿子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
站在儿子的遗体旁,薛明无声地泪如雨下,她的悲伤无法言喻。她痛苦地嘶喊道:“我的儿子,你怎么狠心先我一步去见你爸?这让我怎么活下去……”她仿佛失去了全部的力量,悲痛欲绝。
即使在晚年,薛明依然不忘初心,关心社会、关爱百姓。她不断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亲、妻子、革命者的多重身份。即便在极度的悲痛中,她也从未停止为他人、为国家奉献爱与力量。2011年,薛明因病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