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近百年,“罍中之王”皿方罍合体之后首次离湘展出

流失海外近百年,“罍中之王”皿方罍合体之后首次离湘展出

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有“罍王”之称的中国古代青铜瑰宝——“皿方罍”今日亮相上海博物馆,“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正式对公众开放。

罍(léi)是流行于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礼器中的大型盛酒器,多用青铜铸造,有圆形和方形两种。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见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据其铭文称为“皿方罍”。

皿方罍 商末周初 1919年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出土

该皿方罍器盖高28.9cm,器身高63.6cm。盖作屋顶形,中央立有屋顶形盖钮,盖、器子母口。直颈圆肩,腹壁斜收,下置外侈的高圈足,圈足上方四面各有一个方形小镂孔。肩部左右两侧设兽首衔环耳,前后两侧设兽首,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通体自盖至圈足的四隅、四面中央均设有钩状棱脊。盖面与腹部装饰相同的兽面纹,颈部、上腹部、圈足饰鸟纹,肩部饰龙纹,上腹部鸟纹中间还饰有牛角兽面纹。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造型、装饰风格来源于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

盖内铭文及铭文拓片

盖铭为两行八字:“皿天全作父己尊彝”

器身铭文及铭文拓片

器铭为三行六字:“皿作父己尊彝”。

该皿方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堪称“方罍之王”,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出土不久就身首分离

据说,皿方罍出土后,其发现者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宝物,只是不经意地放在家中盛物。然而,挖出一个有着精美纹饰的大铜罐,毕竟不是件平常事,乡亲们将这件事越传越远。终于,一个湖北籍的石姓古玩商人得知了此事。

《桃园民国志》

他来到器主的家中,想要收购方罍。经过一番论价,双方讲定以四百银元成交。见来人竟愿出此高价,器主又心生疑窦,生怕卖低了价钱。故一边巧言稳住石姓古玩商人;一边密嘱其子持器盖到附近一所学校,找有学问的人问个底里。哪知学校的校长见此器盖非比寻常,知是宝物,当下愿出八百银元。器主之子大喜过望,狂奔而返,一路呼号。其声被石姓古玩商人听到,知不妙,遂不顾器盖,丢下四百大洋,抱器身而去。

皿方罍从此身首异处,器盖落到了周磐之手(据《彭德怀自述》载,1925年,周磐为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团长,彭当时为一营代理营长),器身则已不知所踪。据说美国的藏家曾找过周磐,欲出价二十万银元收买器盖。然而,周磐竟开出五十万美元的卖价,以致未能成交。

获知方罍出土,北洋政府的段祺瑞和湖南省省长赵恒惕都表示要追缴,周磐采取拖延策略,使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追缴均未成功,直至其被捕后,才主动献出方罍盖。从1956年至今,皿方罍之盖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

器身辗转日本,创下拍卖记录

皿方罍最早见诸于法国学者George Soulié de Morant之著作(1928年)

皿方罍器身的再度现身,是在1928年法国学者乔治•苏利耶德莫朗所著《中国艺术史》一书,书中有皿方罍照片,并介绍为卢芹斋、姚叔来、包尔禄等收藏。此书1931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另外,日本学者梅原末治1933年出版的《支那古铜精华彝器部》亦著录此器,称为巴黎卢氏藏。此两书的照片并不一致,应该不存在直接使用或翻拍前书,或许说明1928年前后几年,此器收藏在卢芹斋,也就是卢芹斋、姚叔来、包尔禄等3人手中。推测应为此器辗转到了上海后,为卢芹斋、姚叔来、包尔禄等人入藏。

1931年英文版《中国艺术史》

1933年版《支那古铜精华彝器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此器为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收藏,在几十年的收藏过程中,新田栋一为了能使盖身合一,曾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据他自己介绍,1980年左右,其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看到一件方形盖,尽管与器身在形状、色彩等都不相符的情况下,还是买下来,放在器身旁边,权当器盖。

1992年,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在日本新田栋一家中见到此器,并告知新田栋一器盖在中国湖南。新田栋一即委托马承源代为引荐,与湖南省博物馆开始联系。

首先是新田栋一来到湖南,观看了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皿方罍盖,并表示有向省博物馆捐款的意愿。1993年2月,新田栋一邀请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等三人赴日本考察洽谈。1993年3月31日,新田栋一再次向湖南省博物馆致《请愿暨陈情书》,表示对皿方罍“身盖合一”的殷切期盼。1993年12月,湖南省博物馆将此事向省文物局报告,省文物局又向国家文物局报告了相关情况。

新田栋一向湖南省博物馆致《请愿暨陈情书》内容

新田栋一在无法得到器盖之后,还想将盖与器身合璧,提出双方将器物运至上海博物馆联袂展出,湖南省博物馆同意,并将器盖运至上海,但新田栋一未能履约。此后又提出在新加坡联合展览,最终也没有实行。

2001年,新田栋一家族将皿方罍器身交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竞买,但被一位法国收藏家以924.6万美元的高价拍得,打破了当时中国青铜器以及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被媒体称为“青铜器之王”。

各方努力:国宝回归故里

2013年11月,湘籍著名收藏家谭国斌在香港佳士得贵宾展厅之中,见到“皿方罍”再度成为了拍卖品,并获悉将于2014年3月20日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震撼之余,谭先生奔走相告,呼吁尽湖湘公私各界之力,筹资竞拍,务必器身不再流离海外。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吕焕斌台长秉持传承与弘扬湖湘文化为己任之一贯宏旨,数次询问相关情况,主动担当。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局积极向国家文物局汇报情况,争取支持。

与此同时,海内外华人藏家纷纷表示支持并建议湖南方洽购,如知名藏家曹兴诚吁请海内外收藏家和企业家放弃竞买,促成国宝合璧之好事。他提议:“由湖南省博物馆去拍回来,其他华人藏家一律不出手,不让人来炒作价格。”随后,喻恒、郑华星、朱绍良、唐炬、蒋念慈等中国著名藏家还联名发表《华人藏家集体致纽约佳士得的一封公开信》,表示支持国宝回归。

《华人藏家集体致纽约佳士得的一封公开信》内容摘录

湖南省政府果断决策,湖南广电、湖南中烟、湖南出版集团、华菱钢铁、湘投控股、中联重科等6家单位慷慨捐款,组团飞抵纽约,展开了三天三夜的谈判。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通过渠道知会佳士得公司,希望能帮助促成与湖南方面的洽购,避免上拍。

上海博物馆领导多次致电,支持湖南竞买,并帮助做好各方面工作。上博的青铜器专家还在纽约现场帮助鉴定,发动上博在美国的博物馆之友在必要时给予支持。华人收藏界也表示支持湖南洽购,承诺即使开拍,只要湖南团还在举牌,他们都表示不会出手。为防止“皿方罍”再次错过回归中国的良机,上海著名收藏家刘益谦还委托谭国斌在湖南方面放弃举牌之后,代理他继续竞拍,确保将皿方罍买回国内,因为万一被国外美术馆买走,皿方罍就回不来了。

最终,在各方善意的促成下,代表团以低于预计拍卖成交价一半左右的价格,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达成了购买协议。购买方在协议中承诺,此器物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拍卖会上,并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3月20日当地时间上午11点,也就是原定的“一场最为激烈的‘罍王之争’”正式上演的时刻,佳士得拍卖师在展示现场正式宣布皿方罍撤下拍卖,现场所有人长时间鼓掌,对皿方罍器身“身盖合一,完罍归湘”表示热烈祝贺。

皿方罍的回归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崛起。皿方罍出土于1919年,当时中华大地灾难深重,文明不昌,皿方罍竟很快身首异处,器身不幸流落海外,辗转流失于数国知名古董商人之手,颠沛流离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异国他乡。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身首分离,皿方罍可以"身盖合一,完罍归湘",充分见证了中华文化自强不息。

然而,仍然有大量的中国的国宝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000万件左右,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海外流失国宝,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被盗毁的传世名画《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

敦煌宫廷写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藏于大英图书馆

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潇湘卧游图》,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藏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吹散层层迷雾,带来清新文艺风,关注微信公众号:阵风(artgust)

相关推荐

​2.71亿刷爆女歌!杨大爷创YY历史,70秒狂刷5537万

​2.71亿刷爆女歌!杨大爷创YY历史,70秒狂刷5537万

139

2.71亿刷爆女歌!杨大爷创YY历史,70秒狂刷5537万 龙争凤斗比仙神,万丈紫光定乾坤,我辈风采耀五湖,留下美名后人评。个人赛道比拼完结,各分组冠亚季军出炉,有惊喜、有震撼、有...

​韦昌明:河源龙川第一个进士

​韦昌明:河源龙川第一个进士

63

韦昌明:河源龙川第一个进士 赵佗兴王之地——龙川城,向来重视文化教育。在龙川太守柳旦域内倡设学校,李翱知循州“咨访得失”的基础上,流风所及,龙川城终于孕育了东江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