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今天咱们谈谈有关北洋水师的历史与传说。

所谓「北洋」,本来是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宋朝。指的就是大致今天的山东、河北、辽宁,以及朝鲜半岛所围合的渤海、黄海区域。

1870年,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驻天津,统管辽宁、直隶和山东三省的外交、海防、关税以及各项洋务等事宜。

1875年,清政府发布上谕,提出国家海防关系紧要,要未雨绸缪。决定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开始发展新式海军建设。最初的计划是建立三支舰队,「北洋舰队」:负责山东直隶沿海,以及渤海黄海区域;「南洋舰队」:负责山东以南各省沿海,以及东海区域;「广东舰队」:负责福建沿海和南海区域。而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就被指派负责创设「北洋舰队」。

李鸿章

而因为时任南洋大臣的沈葆桢提出,以400万两白银,同时开建三支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所以清政府最终决定,集中资金与力量,优先打造北洋舰队。所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洋舰队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5艘主力战舰,总兵力大约5000多人,还拥有还拥有天津、旅顺、威海、烟台、青岛等军港,以及沿海防御炮台,海军军校,机器局等机构设施的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1888年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正式的名称是「北洋海军」。是清朝新式海军四支舰队中,投资最大,规模最大,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一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

沈葆桢

但是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不仅损失了清朝海军最精锐的舰队,也导致了清朝海军的衰落。同时由于甲午之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中日两国之后的发展走向可以说都是具有转折点式的意义。所以因此在中国就产生了大量反思甲午战败的叙事。而在日本就产生了大量宣传日本军队,鼓吹武力扩张的言论。而因为文学与历史的互文,也就衍生出了一些以讹传讹的传说。有些文学叙事,因为各种原因甚至逐渐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所以今天咱们就围绕有关北洋水师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做一个正本清源。

第一,北洋水师究竟是怎么来的?

简而言之,北洋水师是清末,清政府关于国防战略大争论的结果。

1872年日本借八瑶湾事件吞并了琉球,并于1874年以所谓生番无主之名进兵台湾。挑起了中日冲突。于是1874年的11月总理衙门就上疏朝廷,提出国家海防空虚应亟待加强。但同时因为1871年,俄国乘浩罕汗国入侵新疆之机侵占了伊犁。所以国家主权,在东西两面,就都受到了挑战。清政府是否应该在应对台湾危机的同时,再发兵远征新疆?还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于是就引起了一场国防战略的所谓海防与塞防的大争论。朝廷大员们也因此分成了「海防派」与「塞防派」。「海防派」的代表就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背后的主要支持者是恭亲王奕䜣和醇亲王奕譞(xuan)主张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塞防派」的代表就是陕甘总督左宗棠。背后的主要支持者是帝师翁同龢,主张远征新疆收复失地。

1872年日本借八瑶湾事件吞并了琉球

这场大争论从1874年的11月,一直持续到1875年的5月。从最初的仅仅是国防政策的路线之争,逐渐就演变成了不同政治派别间的权力斗争。因为筹办海防就需要购买船舰。所以塞防派就指责海防派是借海防之名兴办洋务,目的是扩张权力,谋求私利。因为政策之争中掺杂了权力斗争,所以技术问题也就变成了政治问题。最后朝廷以「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结束了这场争论。将北洋海防交李鸿章办理,南洋海防交沈葆桢办理,西北塞防交左宗棠办理。

1871年 俄国乘浩罕汗国入侵新疆之机侵占了伊犁

之所以会有海防与塞防之争,就是因为面面俱到,力有不逮。但最后争论的结果,还是不得不二者兼顾,所以二者的资金就都不够。左宗棠报了1千万两的预算,朝廷只能给一半,所以左宗棠只能以胡雪岩的名义,向外国银行借钱,为西征筹措军饷。这也开创了清政府商借外债的先例。而海军建设也只能集中有限资金,先行打造北洋海军。

第二,北洋水师是不是在海战中,被日本海军全军覆没的?

简而言之,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是事实,但并不是在海战中,被日本海军团灭的。

甲午战争是一场持续了将近9个月,战场从朝鲜半岛到辽东半又到胶东半岛,从陆上到海上的全面战争。中日海战,只是整个战争的一个部分。在丰岛海战中日本海军3艘巡洋舰突袭北洋舰队2艘巡洋舰,一艘炮舰和1艘运兵船。在大东沟海战中日军12艘战舰对决北洋舰队14艘战舰。海战的结果是,日本联合舰队5舰遭重创北洋舰队5舰沉没4舰受伤。战后北洋舰队,仍存6艘主力舰。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当时下令舰队退入威海卫避战保船。但之后随着战事的发展,日军先是占领了旅顺导致北洋舰队的受损战舰,无法进船坞修复,之后又在荣成登陆攻陷了威海卫,使刘公岛成为孤岛,半停于威海卫的军舰,被日军陆军炮队击沉。剩余战舰被围困于港中,最后投降。10艘战舰成为日本海军战利品,被编入了日本舰队。

中日甲午战争一览

所以说如果从结果来看,甲午战争是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也是全军覆没。但如果仅就海战而言,北洋舰队并没有被日本舰队全歼。比如台湾军事学者纽先钟先生就认为: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的任务本来是护送运兵船,与日本舰队一番苦战之后,仍旧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日本舰队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北洋舰队的目标也并没有实现。而且本身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日本舰队至多只能算是惨胜。所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并不是因为海战的失利。而是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北洋舰队的覆灭。

这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某种佐证。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宣布:撤销北洋舰队,全部官兵遣散,概不留用。舰长一级的高层军官,革职等候查处之后将被进一步,追究战败的责任。但是之后只是一直在等候,却并没有真的查处。而且在1899年,重新启用了被革职听候查办的北洋水师旧将叶祖珪和萨镇冰。而叶祖珪在1904年,甲午战争10周年之际,向北洋大臣袁世凯呈文,代表北洋水师全军提出要为北洋水师正名,要为北洋海军牺牲烈士设专祠祭祀。1907年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设立「北洋海军昭忠祠」。

萨镇冰

当然主流的历史叙事,一直坚持北洋水师完败说。因为北洋水师,不仅仅是一支舰队,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一面旗帜。如果北洋水师完败就可以证明甲午战败不是因为技术层面的失误,而是制度层面的腐败。因为各种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分析,归纳起来无外乎2类。一是北洋舰队的战舰,落后于日本舰队,实力有差距。二是北洋舰队军纪涣散,素质低下,徒有其表而毫无战斗力。而无论是战舰落后还是军纪涣散,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都是政治腐败。比如因为挪用了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所以导致北洋海军,从1891年之后未能添置新舰。所以,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实力落后于日本舰队。比如,北洋海军在军舰主炮上晾衣服,这些足以证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北洋海军的军纪涣散。那么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不是真的确有其事?如果这些说法纯属子虚乌有,这些理由自然也不」能成为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

叶祖珪

首先,从1891年以后至甲午战争之前,大约3年左右的时间里,北洋舰队未添置新舰是事实。但在甲午战争之前,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并没有所谓「代差」。两支舰队设计思路相似,主力战舰都是来自英国和德国,总吨位和平均航速也大致相近。火炮方面,大口径火炮,中方有优势。中口径速射炮,日方有优势。简而言之如果就双方战舰总体实力而言,各有优略总体不相上下。日本舰队并没有绝对优势。至于在实战中舰队在战术运用上是否做到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涉及到的因素极其复杂很难说清是非。但是分析战术有一个前提不应忽视。就是北洋舰队的任务是护送运兵船。而日本舰队的目的是伺机消灭北洋舰队。不同的任务目标,应该使北洋舰队在一开始就已经处于被动了,而这肯定也会制约其之后的一系列战术应对。

其次,慈禧并没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但是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简而言之,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是海军衙门大臣。他在接手颐和园修建工程之后,因为资金紧张,确实利用身兼两职之便,挪用了一部分海军衙门的经费支付颐和园的工程款,但这是海军衙门的经费,与北洋海军的军费无关。因为同一时期北洋海军的军费拨款并没有受到影响。

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

另外奕譞还以筹措海军军费的名义,从沿海各省募集了大约260万两白银。但是奕譞将这笔钱,存入了天津的外国银行,而利息则被用来贴补了颐和园费用。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颁旨将本金全部提出用于购买军火。所以并不是慈禧为了修颐和园挪用了海军军费。而是奕譞将以海军军费的名义敛财之后的一部分利息用于了颐和园工程。但是因为出于丑化慈禧的目的,这段历史便被演绎成了慈禧荒淫无耻的叙事。

至于北洋舰队在军舰主炮上晾衣服这个说法,最早出自日本作家小笠原长生的小说《圣将东乡全传》。东乡指的就是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东乡与小笠原都参加过甲午海战,东乡是浪速号巡洋舰的舰长。小笠原在高千穗号巡洋舰上担任分队长。小笠原退役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这本小说就是吹捧东乡平八郎的一部文学作品。

小笠原在《圣将东乡全传》里说,他亲耳听东乡平八郎说:“平远舰’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

东乡平八郎

从现有资料看,小笠原所说的应该是1891年6月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访日时发生的事。但是丁汝昌在6月25号,也就是启程的前一天,在给旅顺基地官员写信交代留防军舰的安排时说的是:“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平远’、‘济远’,留防,乘间前去进坞……” 这说明平远舰并没有去日本,而是被安排留防并进船坞维修。所以东乡不可能在平远舰的炮上看到晾着衣服。

小笠原长生

1940年剧作家田汉在《整建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他引用了小笠原的说法,但在田汉的版本中,平远舰被改成了济远舰。并且又添加上了一些细节。比如,他说东乡看到的是,在济远舰的主炮上晾着士兵的短裤。并且发挥说:东乡平八郎说:主炮者军舰之灵魂,对军舰灵魂如此亵渎,可以窥见全军之纪律士气。中国海军可以击灭。这说明田汉先生,不仅把小笠原的小说当成了历史,而且又进行了再创造。

田汉

而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但在唐得刚先生的版本里又丰富了一个细节。他说因为东乡平八郎与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是留英时的同学,所以东乡受邀访问中国旗舰定远号时,发现清朝水兵在两门主炮炮管上晾裤子,所以东乡回去后对同僚说,清朝海军不堪一击。在唐得刚的叙述里,济远舰又变成了定远舰,而且是两门主炮都晾着裤子。但这个说法最大的问题是,刘步蟾与东乡平八郎根本就没有同过学。

唐德刚

他们确实都曾留学英国,但刘步蟾是1877年中国第一批派英海军留学生。当时一共是12人。但最后只有6人通过考试,进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就读。三人没通过考试,三人没参考试,而刘步蟾就是三名没参加考试的之一。所以刘步蟾根本就没留学,而是直接上了一艘英国军舰敏诺图号上实习,(HMS Minotaur)一年以后1878年回国。而东乡平八郎是1871年到1878年在英国留学,但他就读的并不是海军军官学校,而是一所商船学校,泰晤士航海训练学院。所以东乡平八郎既不可能与刘步蟾同学,也不能是与刘步蟾的同学同学。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传说,多年来却被反复引用,作为甲午战败纯属人祸的证明。

刘步蟾

相关推荐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156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渭南市瑞泉中学系陕西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瑞泉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178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里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76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又取字漱溟,是元朝皇族后裔,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一代宗...

​广州海珠桥历史

​广州海珠桥历史

127

广州海珠桥历史 #精品长文创作季# 海珠桥(Haizhu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和越秀区的跨江通道,横跨珠江水系上,是广州最早的中轴线组成之一、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开合桥、19...

​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157

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少年时代 胡景翼的老家在陕西富平县陵怀堡,因父亲胡彦麟在外经商,家中无人照料,举家迁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读过几年私塾,...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四十四位马援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四十四位马援

65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四十四位马援 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马援投...

​100张照片,看一看南京百年历史

​100张照片,看一看南京百年历史

141

100张照片,看一看南京百年历史 城市在变化 怀念却从未停止 曾经的南京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还记得多少? 图源网络 下面这些老照片 将从1872年的第一张照片说起 一起见证南京近150年...

​历史上在泰坦尼克号上真正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在泰坦尼克号上真正发生了什么?

105

历史上在泰坦尼克号上真正发生了什么? 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故事 泰坦尼克号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船只,众所周知,它是在20世纪发生冰山事故后被击沉的。 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

​南越国: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南越国: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79

南越国: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简介 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亦称 南粤国 ,是 秦末至西汉时期 位于 中国岭南地区 的一个 政权 。 原为古民族名,是古代越...

​“五代十国”简介 及著名历史人物汇总

​“五代十国”简介 及著名历史人物汇总

146

“五代十国”简介 及著名历史人物汇总 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Jack·Zhang 人类智慧博物馆 山东 人类智慧博物馆 保持一颗童真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

​历史人物传记第33位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历史人物传记第33位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141

历史人物传记第33位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大禹是我国著名的人物,我们打小就在课本书上听到的。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具体一点的帝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大禹之简介 禹(生卒年不...

​江苏无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江苏无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67

江苏无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英才辈出,涌现了众多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名人。这些名人不仅为无锡...

​万隆会议:亚非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万隆会议:亚非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197

万隆会议:亚非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召开,成为了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不仅是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一次重要反思,更是...

​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

​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

189

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 #影视杂谈# 1976年来了,历史大势的潮起潮落永远定格在一代人的心中,注定了国家和个人进入了转折时期。 1月份,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