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古代将军造反时,士兵会听将军的还是会效忠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从陈胜、吴广喊出这句口号后,后世历朝历代的造反者无不以此作为造反的理由之一,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刘邦在造反的浪潮中建立了大汉帝国,等到刘邦统一了天下,仍然面临异姓王此起彼伏的造反。

第一个起兵反对刘邦的是燕王臧荼,刘邦亲征臧荼,打败并杀死了臧荼,随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也牵涉到谋反的案子,或被杀害,或被软禁,起兵反对刘邦的还包括韩王信、燕王卢绾、淮南王英布、赵相陈豨,都一一被刘邦平定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跟着这些异姓王或者将军谋反的士兵,为何不效忠皇帝刘邦,反而愿意跟着谋反呢?有三个原因:

刘邦时代的异姓王叛乱

1、士兵效忠的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刘邦时代起兵谋反的,除了陈豨之外, 清一色是异姓王,所谓的异姓王,就是刘邦模仿周朝分封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有封地、有收税权、有兵权、有部分政治权力,俨然像一个个独立王国,异姓诸侯王手下的士兵都是靠诸侯王来养活的,跟刘邦无关。

这个道理与周朝的分封制是一样的,在分封制之下,封国内部的一切都是诸侯王说了算,诸侯王手下的士兵不知道有皇帝,只知道效忠诸侯王,诸侯王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士兵所需要的一切财富与生活费用都来自诸侯王,当然也就只听诸侯王的了。

别说造反,就是诸侯王让他们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相信也有人眉头都不皱一下就会照做,这是当时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士兵效忠的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2、士兵受到裹挟。

诸侯王起兵造反时,肯定会对自己手下的士兵进行裹挟,一旦有人不愿意跟着一起谋反,那么等待他的就是死亡,即使有士兵想要效忠皇帝刘邦,那也找不到途径。

总有人不想死,即使内心不愿意跟着谋反,那也不敢表达出来,除非诸侯王造反失败,反了兵败如山倒的地步,这些内心深处并不想造反的士兵才会逃离。

3、信息不对称。

谋反在古代是处罚最重的罪行,只要跟谋反沾边的,几乎都是死刑,而且是诛三族的重罪。一旦起兵谋反,就是没有退路的。

但是古代的信息并不畅通,而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就像陈胜与吴方的造反一样,他们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同时还打着扶苏与项燕的旗号,即使他们那一批守卫边疆的士卒即使迟到不会被杀头,而陈胜、吴广为了造反,也会把秦朝的律法形容得非常刻薄。

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造反

因为士兵们没有途径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只能是自己的领导说啥就是啥,很多时候,跟着一起造反的士卒连自己为了谁而战都没有搞清楚,就在战场上死去,这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诸侯王既然要造反,就会在舆论上污名化皇帝,并且打出正义的旗号,士卒们也只能选择相信而去跟随。

到了后世朝代,逐渐废除了分封制,不再有诸侯王,取而代之的是各级手握兵权的将军,将军造反时的情况其实与诸侯王是差不多的,下面举例来说明一下。

1、董卓谋反

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于是董卓就带着自己的部队进京了,董卓手下的军队是当时朝廷设置在地方上的军队,在名义上属于政府军,董卓当时的官职是并州牧,他手下的军队很多人是跟随他多年的亲信。

董卓安插亲信控制军队

比如中郎将牛辅,他是董卓的女婿,自然也是董卓的亲信,董卓就是靠自己的官职与便利,在手下的军队中安插了很多的亲信与同乡,从而彻底控制了这支军队,这支名义上的政府军,实际上已经成为董卓的私人军队,这些士兵效忠的是董卓,而不是皇帝。

所以董卓造反时,手下的士兵都是效忠董卓而不是皇帝,这也有大形势的原因,在东汉末年,东汉朝廷逐渐衰弱,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弱,在黄巾起义中,汉灵帝曾经放任各级官员以及地方豪强组建自己的军队和部曲,这些都是私兵,而私兵都不会效忠皇帝,而是效忠顶头上司的。

2、钟会谋反

再来看看钟会的谋反,是另一个特例,这是发生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蜀汉战败投降后,钟会控制了数十万魏军与蜀军,因此野心开始显露,准备割据蜀汉与司马昭对立。

钟会的士兵不愿意跟着一起谋反

但是钟会手下的很多将领并不愿意跟着一起谋反,这是因为司马昭对军队的控制力是很大的,司马昭在军队中安插了很多亲信,比如参军卫瓘就是司马昭的亲信,同时钟会手下的魏军士兵的家属都在洛阳,士兵们不愿意谋反而让自己的家属受到刑罚。

与其说是钟会手下士兵效忠魏国皇帝,倒不如说是司马昭用了胁迫的手段,把士兵家属控制为人质,从而威胁士兵效忠自己,总之司马昭的目的达到了,很少有魏军士兵愿意跟着钟会一起谋反的,除了钟会自己的亲信之外。

最终钟会谋反案失败了,根本原因就是钟会对军队的控制力太弱,士兵都不听将军的,当然谋反会失败了。

3、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是司马家族夺取之后,魏国在淮南地区掌控兵权的将军三次有预谋的叛乱行为,但都被司马家族所平定。

司马家族利用政变控制曹魏政权

这三次叛乱都可以看成是将军带领自己手下的士兵谋反,尽管反对的是当时的权臣司马家族,同时三次叛乱也并不能证明就是效忠皇帝,更多是这些拥兵的将领想要夺取权力、保存自己的战争。

淮南三叛的第一叛是青州刺史王凌发起的,但并没有发生军事冲突就失败了,第二叛是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联合发起的,毌丘俭和文钦之所以能发动手下士兵叛乱,无非也是上文说到的那三个原因。

但不一样的是,他们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也就是除司马家族这个权臣,还政于曹魏皇帝,也可以认为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效忠皇帝,但是毌丘俭和文钦败得很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下士兵的家属在北方,不太愿意跟着毌丘俭和文钦以命相搏,最终导致失败。

淮南三叛均以失败告终

淮南三叛是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发起的,这一次叛乱也是三次叛乱持续时间最长的,达到半年之久,说明诸葛诞手下士兵是有战斗力的,再加上东吴政权派兵协助,所以持续长,但是因为内部分歧,诸葛诞与文钦有矛盾,导致内部分裂,诸葛诞杀文钦,文钦的几个儿子投降司马昭,叛乱失败。

在淮南三叛中,几乎没有看到士兵效忠皇帝,反而是发起叛乱的将军打着效忠皇帝的旗号来为自己的叛乱行为声辩。

中国历史上将军发动叛乱最多的还是在非大一统的乱世时期,比如晋朝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再比如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这两个大乱世是将军造反的黄金时期,历史上的很多开国皇帝都是造反成功的。

刘裕靠巨大的军功上位

4、刘裕、郭威、赵匡胤

比如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是北府军将领,依靠战功成为东晋最大的权臣,刘裕打败了桓玄、攻灭了南燕、平定了荆江、灭亡了谯蜀、击败了仇池、灭亡了后秦,凭借一系列巨大的战功,刘裕成为东晋朝廷实际控制人。

此时的东晋已经名存实亡了,东晋从建立的第一天开始,朝政就控制在大家族手中,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司马氏皇族与王姓大家族共享权力,越往后,东晋皇帝越成为傀儡,直到刘裕崛起,刘裕相当于借用东晋朝廷的兵力、财力、实力为自己打天下。

刘裕虽然是将军,但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他手下的士兵自然会效忠刘裕,而不会效忠东晋皇帝了,皇帝在当时只个名义,任何一个手握实权的将军都不会把皇帝放在眼中,所以士兵效忠将军是普遍行为。

赵匡胤控制了后周兵权

除了刘裕之外,南朝的齐、梁、陈朝几乎都是刘裕的翻版,都是以将军身份掌控政权,进而以各种手段夺取政权,都算得上谋反,但是他们手下的士兵都是听从他们的命令,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皇帝相当于傀儡,有能力的将军自然会谋反,以换取功名。

还包括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是靠造反起家的,郭威完全是靠战争打败前朝皇帝之后夺取政权的,赵匡胤而是靠良好的人际关系,控制了后周的整个禁军,轻易政变成功,至于手下的士兵,当然不会效忠皇帝。

最后一点,将军造反时,士兵到底是听将军的,还是会效忠皇帝,跟天下形势也有关,如果皇帝英明,有能力控制天下,形势也倒向皇帝,那士兵也会效忠皇帝的,如果皇帝无能昏庸,甚至沦为傀儡,天下形势倒向将军,那么士兵一定会效忠将军的,人都不傻,谁都会为自己的将来考虑,造反是有风险的,但是成功的受益也很大,这跟赌博一样,成功的机会越大,参与的人就会越多。

相关推荐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185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人们对于满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满族的起源和演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116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晋惠帝时期的一场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这场动乱先后长达16年之久,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永嘉之乱”导致...

​部编初中历史之唐史(本纪)

87

部编初中历史之唐史(本纪) 唐高祖本纪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代隋称帝,国号大唐,定都长安。 唐太宗本纪 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626年,李世民即...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107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每一天都镌刻着独特的记忆,2月14日也不例外。这一天,既有改变世界格局的政治大事,也有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突破,还...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119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科技和思想传播的桥梁。本文将探讨丝绸之路的...

​王莽: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王莽: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147

王莽: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导语:王莽,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他的故事,揭开他真正的面纱。 一、背景介绍 王莽,西汉末年政治家,新朝建立者。他的...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71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恰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格局和对日本...

​1945年广岛原子弹: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爆炸

​1945年广岛原子弹: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爆炸

189

1945年广岛原子弹: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爆炸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历史频道,今天回顾一下第一次核爆炸的那段历史,我是黑鹰中尉,感谢大家阅读。文章创作不易,还盼友...

​一口气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

​一口气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

164

一口气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从184年(东汉末年)开始,持续到280年(晋朝建立),为近百年之久。三国时期以“三国鼎立”而闻名,三...

​长春的历史你知道多少?长春宾馆的前世今生

​长春的历史你知道多少?长春宾馆的前世今生

96

长春的历史你知道多少?长春宾馆的前世今生 长春宾馆位于新华路458号。是长春市政府所属的国家四星级旅游涉外宾馆。 长春宾馆远景 那么对于长春宾馆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带...

​一文看懂明朝276年历史

​一文看懂明朝276年历史

146

一文看懂明朝276年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载着无数辉煌和传奇的朝代,但是其中的一些细节和事件却鲜为人知。 为大家揭秘明朝276年的历史,带你了解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 明...

​中国历史典故之隋末农民大起义

​中国历史典故之隋末农民大起义

138

中国历史典故之隋末农民大起义 隋朝末年爆发的全国规模农民大起义。 604年(仁寿四年)隋文帝死,杨广继承皇位,是为隋炀帝,改元大业。隋炀帝暴横凶残,奢靡无度,肆意挥霍文帝时...

​国共历史上出过哪些著名的阎(闫)姓将军?

​国共历史上出过哪些著名的阎(闫)姓将军?

126

国共历史上出过哪些著名的阎(闫)姓将军? 1、阎锡山—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河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1960年去世,享年78岁。 2、阎红彦—陕西省安定...

​穿越时空的呐喊:七君子事件的历史回响

​穿越时空的呐喊:七君子事件的历史回响

52

穿越时空的呐喊:七君子事件的历史回响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瞬间如同穿越时空的呐喊,震撼着每一代人的心灵。 1936年11月23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为七位爱国志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