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作为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 长平之战时五国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

赵国作为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 长平之战时五国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

你真的了解长平之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秦朝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消耗,基本上将两国多年来积攒的财富消耗殆尽。双方都急于快速的结束这场拉锯战,于是赵括临危受命顶替了老将廉颇,对战秦国的武安君白起。

经此一役,赵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战损失40多万精锐,赵国一夜回到解放前,沦为了二流国家。赵国原本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也是六国能够对战秦军的底气。

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其他五个国家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一旦赵国遭到灭顶之灾,那么其余五国肯定也不好受,但是为什么其他国家却没有对赵国进行支援呢?下面咱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赵国不仗义在前,其余国家师出无名从战争的起因来分析,长平之战是由赵国挑起的,他平白无故地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这本是秦国攻打韩国的战利品。秦国费劲巴拉的从韩国讨要上党郡,本想据为己有,结果却被赵国截胡,这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咽得下这口气。

赵国的军事实力强悍,秦国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想与之一较高下。但是赵国做的事儿已经打破了秦昭襄王的底线,如果此时咽下这口气,那么以后秦国的面子该往哪里放?因此秦昭襄王一声令下,集全国之力攻打赵国。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两个城池,这是17个城池,秦国靠着将士流血牺牲夺来的战利品,怎么可能就这样,让赵国捡现成。于是长平之战,一蹴而发,在这场战争之中,赵国才是理亏的一方,因此在那个讲究师出有名的时代,赵国得不到援助也是理所当然的。

秦赵两国实力强悍,其余各国大有坐山观虎斗之意两个武林高手,华山论剑,其他几个国家幻想着能看到两败俱伤的有利局面。这样一来,整个战国时代的实力便会再次重新洗牌,并且当时赵国与秦国之间态度也比较暧昧,其余五国不敢贸然出手。

赵孝成王在赵国初战不利的情况下便开始派出了求和的使团。秦昭襄王将计就计对使团进行了很好的招待,同时放出风去,秦赵两国很快便结束战争。在那个时代信息发展闭塞的年代,山东的其他几个国家,在没有接到确切的情报之时,不敢贸然出手。万一自己率军来帮,而秦赵两国此时握手言和,多尴尬,弄不好还要被卷入两国的纷争之中,这让任何一个有点儿头脑的国君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举措。

秦国坑杀赵卒45万,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战争失败在当时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战国时期进行的战争简直是太多了,不但其他国君没有想到,就连赵孝成王估计也没有预想到,最终的结果会是这样。他可能就是简单地认为,最多也就是将上党郡归还。

因为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他们都曾经失败过,因此即便是长平之战,最初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之时,也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并且赵孝成王也没有及时地向其他国家请求支援。毕竟在当时看来,仅仅是一场失败而已,这在战国时期是很常见的一种事情。

但是一夜之间几十万降卒被杀,赵国一下损失45万精兵这件事却惊动了天下,人们开始分析为什么没有进行阻止。战争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投降军队如何处置,并没有明文规定,完全取决于国军与将领的心情。

他们低估了秦昭襄王的魄力,秦昭襄王本次直接一举两得,直接将军事实力强悍的赵国掀翻在地并且打的永无还手之力。

秦朝消亡此举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再者也是由于秦国本身无力处置这些士兵。他们担心这些士兵回去,赵国再次对秦国发动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经过几年的消耗战,秦国自身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再进行一场战争了。并且秦昭襄王此举还起到了震慑其余国家的作用。

邯郸之战明显的秦强赵弱,山东五国果断派兵支援。

长平之战之后,天下的格局已定,这个结局,对于山东的其他几个国家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当秦赵之间爆发邯郸之战时,如果其他国家不出手相助,那么赵国必然被秦灭亡。于是他们纷纷出手相助,保全了赵国就等同保全了他们自己,如果失去赵国,那么其他国家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所以说没有那三分利,谁起那五更天。只有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才会唤起他们内心的斗志,不然的话谁也不愿意去趟这一趟浑水,因为坐收渔翁之利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后记

秦国灭亡六国一统天下,有偶然的一方面,但是也是实力的彰显。秦国最终对六国各个击破,最终一统天下,战争六国的角度上,是一个坏事,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好事。天下一统,结束乱战,这才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关推荐

​白莲教是怎样的组织?为何能存在那么久呢?

​白莲教是怎样的组织?为何能存在那么久呢?

188

白莲教是怎样的组织?为何能存在那么久呢?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122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秦末汉初,游牧民族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201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古代将军造反时,士兵会听将军的还是会效忠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185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人们对于满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满族的起源和演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116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晋惠帝时期的一场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这场动乱先后长达16年之久,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永嘉之乱”导致...

​部编初中历史之唐史(本纪)

87

部编初中历史之唐史(本纪) 唐高祖本纪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代隋称帝,国号大唐,定都长安。 唐太宗本纪 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626年,李世民即...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107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每一天都镌刻着独特的记忆,2月14日也不例外。这一天,既有改变世界格局的政治大事,也有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突破,还...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119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科技和思想传播的桥梁。本文将探讨丝绸之路的...

​王莽: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王莽: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147

王莽: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导语:王莽,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他的故事,揭开他真正的面纱。 一、背景介绍 王莽,西汉末年政治家,新朝建立者。他的...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71

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恰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格局和对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