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对汉人的态度(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

忽必烈对汉人的态度(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

这算得上是典型的阿Q精神了吧?忽必烈征服南宋,一统华夏,难道南宋人会笑嘻嘻地表示:这是咱们让他做皇帝,要不他当不成?

汉族豪强实力再强,他们能挡得住蒙古铁骑吗?大金国挡不住,西夏国挡不住,南宋也挡不住,就你们豪强厉害,能挡住并且还能把江山拱手让人?

枪杆子底下出政权,因为忽必烈手里有一支强大的蒙古骑兵,所以他才能获得天下,这就是唯一的结论。至于说什么汉人豪强扶持忽必烈上位,此事绝无可能。

一、忽必烈是靠自己主办的忽里台大会上位的。

蒙古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习俗,在选择大汗继位者的时候,并不是上一任大汗指定,而是由蒙古各路王公贵族们举办忽里台大会,投票表决。

由于成吉思汗功劳太大,所以只有他本人是可以指定接班人的。成吉思汗让他最小的儿子窝阔台做了下一任大汗。

可是此后的大汗就开始由忽里台大会选举出来了。窝阔台死后,他儿子贵由汗继位。可惜贵由汗在位时间太短,他去世以后,大汗的位置再次空缺了出来。

这个时候托雷家族的几个儿子开始操盘了,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加上长子西征的统帅拔都支持,所以托雷的大儿子蒙哥继承了汗位。

蒙哥汗是个有理想的大汗,他发誓要灭掉南宋,一统天下。结果在四川钓鱼城下挂了!极有可能是某个南宋小兵射出去的箭把他给射死了。

蒙哥汗去世以后,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这个时候有三方面力量角逐大汗之位:

第一方面是窝阔台的后代,他们失去了大汗之位,所以想拿回来。

第二方面是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他得到了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支持。

第三方面是忽必烈本人,他手握重兵,此刻正在前线攻打南宋,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况且还有伊利汗国的支持。

窝阔台家族躲在背后希望阿里不哥跟他哥哥忽必烈互相争斗,自己好渔翁得利。结果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击败,忽必烈成功夺取了主动权。

这个时候忽必烈强行召开了忽里台大会,想要名正言顺地继位,可是窝阔台家族压根就不肯来,其他一些支持阿里不哥的家族也不愿意参加。

这说明什么?这场忽里台大会,成了忽必烈自导自演自己观看的大会,并不具备权威性。正因为如此,大蒙古帝国的其他几个汗国才会跟忽必烈离心离德,自此独立发展。

而忽必烈才不管那些,自己占据了中原,那可比草原爽多了!所以说这里面压根就没有汉族豪强们什么事儿。

二、忽必烈对汉文化的认可,倒是真的。

忽必烈的母亲对中原文化很感兴趣,所以忽必烈从小就学习汉字,读中原的书籍,沉浸在汉文化的熏陶之中。

这也是大环境所致,其实成吉思汗时期,对汉文化就很推崇了。现在忽必烈到了中原地区以后,也发现汉文化的优势。

所以基本形成了以汉文化治理国家的模式,这么一来大批儒生便加入到了忽必烈的幕僚之中,成为了他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

比如说宋子贞、许衡、王鹗、刘秉忠等儒生,对忽必烈的影响极大。但是仅限于思想方面,至于你说他们作为地主集团,从实力上帮了忽必烈多少,那是无稽之谈。

他们是优秀的儒生,有先进的谋略,所以可以帮忽必烈出谋划策,夺取大位。可这些地主集团的力量,在忽必烈面前,那就是小儿科,不值一提。

士族集团影响君主的时代,在元朝是行不通的,因为元朝不吃这一套。他们始终认为武力决定一切,也不愿过多让汉人插手政务。

真正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位时,出力最多的,其实是东道诸王也古、也松格等人,其中塔察儿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是他直接击败了阿里不哥。这里面汉族豪强啥玩意儿功劳都没有,只能站在旁边嗑瓜子看直播。

三、忽必烈的行为,彻底分化了蒙古帝国。

在成吉思汗看来,这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他们家的铁骑要横扫欧亚非大陆。后来他们家的人还真的做到了。

三次西征,差点把欧洲给全部征服了,也已经染指了埃及的领土,进军非洲。可惜忽必烈强行上位,这事儿把蒙古帝国带入了深渊。

为啥?因为忽必烈只得到了旭烈兀的伊利汗国的支持,其他几个汗国压根就打算支持忽必烈。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恰好利用这个机会纷纷宣布独立。

这么一来大蒙古帝国就被忽必烈活生生拆分开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毕竟盘子太大了,在自己的地盘上,谁都想做老大。谁愿意头顶上还有一个王中王呢?

深知蒙古制度的缺陷以后,忽必烈痛定思痛,准备以汉文化来统治自己所建立的大元朝。这一思路是对的,只是后来没执行好罢了。

总结:汉族豪强,早就失去了先天优势。

很多人还沉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认为汉族豪强们,还有多大的能量似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算你是皇帝,也得给士族们一点面子,毕竟没有他们就没有你这个皇帝。

到了隋唐初期这种情况也很严重,不过遭到武则天的一番打压以后,其实士族集团的力量已经严重被削弱了。

五代十国就更别提了,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当家做主。后梁的朱温原来是黄巢军中的叛将,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清一色都是沙陀人。士族力量几乎荡然无存。

宋朝的科举制度趋于完善,所以培养不出像样的士族集团。因此到了元朝初期,士族集团就别提多弱小了,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了。这帮人又怎么从实力上去支持忽必烈上位呢?

相关推荐

​刘备怒摔阿斗简述(看甘夫人才是大智慧)

​刘备怒摔阿斗简述(看甘夫人才是大智慧)

77

刘备怒摔阿斗简述(看甘夫人才是大智慧) 刘备在京都菜园种地的时候还是单身汉,而转眼的工夫,关羽投降曹操,就是因为有了两个皇嫂,也就是刘备的这两个媳妇,后来才有了千里...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十大奸臣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十大奸臣排名

191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十大奸臣排名 说起奸臣,相信了小站的朋友多少都能说出一些来。奸臣就是对君主各种逢迎献媚,迎合溜须,然后作者结党隐私,排除异己,自私自利,欺上瞒下,不...

​二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二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87

二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什么是欧洲第二战场 欧洲第二战场 指的是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年5月底实施欧洲登陆计划,开辟欧洲第...

​赵屹鸥(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持人)

​赵屹鸥(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持人)

87

赵屹鸥(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持人) 赵屹鸥简介 赵屹鸥,1966年8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主持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

​历史上叛徒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叛徒)

​历史上叛徒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叛徒)

201

历史上叛徒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叛徒) 刘连昆,级别最高的湾仔间谍,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双料少将军衔。但这样一名极其重要的情报人员,却最终死在了岩里政男...

​历史上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历史上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134

历史上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鸿门宴素来便成为了不怀好意的代名词,然而当时的刘邦却能有惊无险地平安赴宴,最终在天罗地网中成功解围逃脱将此宴会作为一个转折...

​李白写雪的词清平乐

​李白写雪的词清平乐

197

李白写雪的词清平乐 我们先来看看李清照的那首词是怎么写的。 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