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岚山海边游记
日照海上碑、多岛海游记
疫魔肆虐,瘪在家里时间太久,加之过大的工作压力,身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再不放松,很快就是人生的终点,不能加入党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列了。
查了查疫情地图,与潍坊相邻的绿色地区,只有日照。走!来一场漫无目的地、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错。与老婆一拍即合,从起意到出发用了十分钟。
既然要走,就走得远一点,日照岚山区是离潍坊最远的地方。只要有海,有船,有渔村,就是心之所往。
从潍日高速转日兰,再转
沈海高速,总计就是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脚油门就到了。
日照岚山区是个小地方,多年没来也没见有啥变化,海边也很普通,但再普通也是面对太平洋,迎面的海风和不息的海浪会让我的心归于平静。
阴天也是大海
海上碑景区
先驱车来到了岚山区海边的海上碑沙滩,这个景点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海滨路南,老码头西侧,以海边天然巨石为碑身凿刻而成。
海上碑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古人在海边礁石上的石刻作品,始刻于清顺治乙酉年间(1645年),号称“万里海疆第一碑”。海上碑就在海滩之上,碑身坐南朝北,北为正面。落潮低潮时,碑刻露于海滩之上,这个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全部碑文。碑身东部竖书:“万斛明珠”、“砥柱狂澜”为明末礼部尚书王铎所书;西部横书:“星河影动”、“撼雪喷云”为明末监察御史苏京所题,“难为水”为清代安东卫守备阎毓秀所书。海上碑的看点在于,涨潮高潮时,碑身下半部没入海水中。远远望去,只能看见岩石上部立于海平面之上。每天,海上碑都要经历两次潮涨潮落,所以岩石表面已被海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犹如处子之肤。
海上碑
也许是景点小,也许是疫情的原因,海边的人很少,只有零星的游人。但赶海的人倒不少,用一个铁耙子在不停的耙海边的淤泥和沙子,每个人都装满了大袋子,然后在海水里淘着。我看见袋子里的东西很小,以为是海边的渔民淘一些干净的海沙回去养鱼。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淘的是蛤拉的幼仔,回去放池里养半年就是大蛤拉了。
渔民赶海
赶海
采嘎啦种子
嘎啦种子
海上碑边上就是海神庙,纯石头盖的房子,一看就有些年月了。因为对民间的这些信仰兴趣不大,就绕着房子转了一圈,看了看石缝里长出的野花。
海神庙石缝的野花
海神庙石缝的野花
海神庙
海神庙前面的海滩
海上碑的景点很小,小到不用一眼就能看到边。很多渔船停车岸边,听说这就是日照岚山港的老码头了。
停泊的渔船
发呆
看看时间还早,游兴未尽,又到南邻的多岛海景区转了转。
多岛海
寻找归处
太平洋
多岛海的海面就寛阔多了,一望无际,海风吹来,海浪滚滚,如万马奔腾。海边的沙子也细,游人也多,除了拍照的情侣,孩子们也玩得乐此不疲。
温馨的一家
浪漫的情侣
快乐的童年
觅
我无意于这些温馨和美景,我就喜欢静静的坐在海边的礁石上,让海风吹拂着我的脸,看着浩瀚的太平洋,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融入这无人的时空之中……
放空自己,沉淀自我,忘记这世间的一切不理解,也许就是我这次远游的目的吧。
停泊的船
海边的野花
盛开的花朵
没泡过防腐剂的虾仁
友进的炒蛤拉
海风很凉,肚子很饿,既然来到海边,当然不能辜负了美食。找当地的人打听,谁家的海鲜最地道,都指向了友进,开车转了一圈,也没见这个带这两个字的饭店。最后找到了,人满为患。见过小饭店,没见过这么小的;见过忙的,没见过这么忙的。可见口碑是吃出来的,好酒不怕巷子深,忙到居然不用招牌,也是少见了。无座,已全部预约。还是老板的爹,看我们是外地人慕名而来,才在边上给摆了一个小桌。不过海鲜确实地道,虾仁不是泡过的,海鲜的味道也确实和别处不一样,有海边渔民味道。结了,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