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的真实技术水平(深度分析,直板综合比较,非无脑吹)

刘国梁的真实技术水平(深度分析,直板综合比较,非无脑吹)

(国旗下的刘国梁,神采奕奕)

刘国梁,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中国第一位男子单打奥运冠军,中国第一位集奥运冠军、世乒赛冠军和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运动员,第一位拿下奥运会及世乒赛所有参赛项目冠军的“全满贯”球员,球迷口中“不懂球的胖子”,日媒口中的“帝国统帅”,担任主教练期间带领中国男女队拿下辉煌战绩的超级教练。毫无疑问,无论是当运动员还是担任教练,他都取得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成绩。教练成绩暂且不表,单以运动员论,他的实力真的如网上所言“天下无敌”吗?个人窃以为不尽然,且听我慢慢分析。

(日媒眼中的刘国梁,满满的中二风)

发球技术:这一点刘国梁是占据绝对优势,在近30年的乒坛历史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唯一可以与之相抗的,可能就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要喷我:你忘了“直板之神”马琳了?首先,在马琳的职业生涯期间,从来没有人这么叫过他,因为当时的直板好手太多了,马琳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只是他退役后,在这几年网上开始鼓吹他的技术,才有了这个名号。其次,在刘国梁和马琳的交手记录上,刘胜多负少,靠的就是前三板技术。难道要刘用正胶和马琳的反胶对拉弧圈吗?刘的发球马琳吃了不少,马琳的发球刘基本没吃过。第三,从对手来看,当时中国的头号对手瓦尔德内尔在前期经常吃刘国梁的发球吃到崩溃,而和马琳对阵时正好相反,马琳经常接不好老瓦的发球。以此类推,刘国梁的发球应该比马琳的略胜一筹。)

(从此图可以看出,刘国梁发球时运用腰腿的力量很多)

刘国梁打的是直板正胶,天生旋转没有反胶强。他却可以用正胶发出转速200多的发球,远超当时队内其它选手(包括马琳)的100转左右。这一点除了天赋异禀之外还有刻苦的练习,刘国梁曾经在自传中说过:自己当时最愿琢磨的就是发球技术。超强的旋转让对手即使判断出了是哪种旋转,也往往因为低估了旋转强度而失误。

刘国梁发球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多。可以用几乎完全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让对手琢磨不透。另外直板正手背面发球刘国梁也用的很好,这在当时的选手中非常少见,也常常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施拉格,双打可以“一打三”的欧洲名将)

相比而言,马琳,闫森,施拉格,王涛,陈玘的发球水平基本可以排在近30年选手中的前列,马琳略微领先。

接发球:

(当年还是很清秀的)

这一点上还是刘国梁和老瓦领先,马琳紧随其后。刘国梁除了常规的搓、挑、点、撇、劈长外,还创造性的运用正反手“拧”的技术(不是现在的拧拉,而是类似于拧螺丝的动作,效果很好。)当遇到前三板也很好的对手时,刘国梁也会用直板横打中的快拨、弹弹击技术进行回击,往往会打乱对手的节奏。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上,刘国梁遇到了赛前信心满满的老瓦。在5:10落后的情况下,刘国梁把背面的反胶放到正手,用弧圈球来接发球,破掉了老瓦的发球,取得了关键的胜利。可见,刘国梁的接发球功力还是非常深厚的。

相比而言,马琳的接发球更多的强调手上的控制,先将对手控制在台内,然后寻求上手抢拉机会。闫森是把落点控制的很刁钻,增加对手的回球难度。施拉格反手可以直接拉球强攻,但正手位的挑球不够稳定。

(闫森,曾经的国乒猛将,现在的国家队教练。)

正手进攻:作为最能体现直板选手硬实力的正手进攻,刘国梁就显得有些逊色了。这项技术的王者,可能要归于郭跃华、江嘉良、金泽洙。

郭跃华是直板反胶打法,正手弧圈拉的是出神入化,而且基本不失误。作为80年代初期中国的绝对主力,如果不是由于伤病,他基本上在国际乒坛无敌的存在,也是老瓦最敬佩的对手。

(郭跃华,当年还是很帅的,现在发福了不少)

江嘉良是直板正胶打法,正手的杀伤力独步乒坛,曾经打得老瓦在球场上当场落泪。也是郭跃华之后中国队的头号选手。

(江嘉良,凭借正手快攻站上世界之巅的高手)

金泽洙则是日直打法,八九十年代的世界名将,是王励勤成名之前的“世界第一正手”,其侧身爆拉这一板无人能及。(很多网友在追捧金泽洙的徒弟柳承敏,可能大家看金泽洙的比赛不多。当时柳承敏奥运夺冠时很多专业人士都感慨:柳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柳在金泽洙那个时代,也就是个二流选手,但如果金泽洙生在柳这个时代,那绝对不只一个奥运冠军。)

(金泽洙,杀高球可以两板把球拍碎,令人恐怖的正手)

刘国梁由于前三板技术过于出色,导致正手的杀伤力有所欠缺(好像前三板好的相持都一般,老瓦也是这种情况)。他正手还是以正胶拉小弧圈为主,在正胶旋转的理解方面,可能只有陈龙灿可以媲美。但绝对的杀伤力上,还是略逊一筹。

可能又有人要喷我:马琳的正手这么出众,为啥排不到第一档?其实马琳刚出道时,是以能拼能咬著称(注意:前三板和正手都不是特长)。在1999年世乒赛上,马琳虽然击败众多高手,拿到了亚军,但全部是在落后的局面下拼下来的,他的外号“拼命三郎”也是由此而来。他的特长在于发球和随后的抢攻结合地非常好,因此显得抢攻很有威胁。单论正手的单板质量,他其实与许昕、柳承敏差不多。

反手技术:这一项刘国梁也没有什么优势,他的直板横打以出其不意为主,并不具备直接与横板反手对抗的实力。个人以为,直板反手实力出众的选手,不外乎这几位。

王皓,直板横打的天花板,唯一一位可以与横板反手直接对抗甚至占据上风的直板选手。在直板反手实力榜上独一档。

(也是八一队的,刘国梁的师弟)

(其实冯喆比王皓更早的运用直板横打与横板对抗,但是他的反手有时还用推挡技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的反手威胁。)

蒋澎龙,原中华台北队头号男单,据说师从老国手“重炮手”周兰荪。其反手推挡势大力沉,可以和横板反手对抗,被日本人称之为“鬼之推挡”(这个名字,实在是不知所谓,就当是很厉害的意思吧)。马琳的“苦手”之一,职业生涯多次战胜马琳,2000年奥运会马琳就因为对他的战绩不佳才被教练组放弃单打的。

(蒋澎龙,曾经世界排名第五)

金泽洙/刘南奎,两人都是日直打法,反手除了推挡之外都有一板反手攻,相对于中国传统直板打法在反手上有一定优势。区别在于金泽洙反手更稳,单板质量更高。刘南奎更加凶狠,应用率更高。

(第一位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

战术意识:这一点上刘国梁、老瓦和马琳有绝对优势。刘国梁的战术意识非常强,经常有很多套战术综合应用。当时的主教练蔡振华对他赞不绝口,称他为“国家队中唯一一个不需要教练可以独立作战的球员。”

老瓦,有个外号是“游击队长”,说的是他的战术神出鬼没,让人难以琢磨。而且每次遇到他,都会有新的技战术出现,总是让对手处于不断适应的过程中。

(第一位大满贯选手,一个人对抗了中国整整六代运动员)

马琳,善于计算,总是根据对手的情况不停地调整战术。当时个国家队有句顺口溜:“闫森狠,马琳油”,形容的很贴切。

综上所述,刘国梁在发球、接发球和技战术运用这三方面处于顶尖水平,这也助他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大满贯实至名归。当然刘国梁地成就远远不止于是一个运动员,以后我会进一步介绍一下他做教练的成就。

相关推荐

​揭秘中国官僚政治的由来与演变!

​揭秘中国官僚政治的由来与演变!

192

揭秘中国官僚政治的由来与演变! 过分渲染一种急待除去的东西的丑恶和过分渲染一种急待实现的东西的美好,也许在宣传上是有必要的,但同样会妨碍科学上的认识 。 01 官僚政治的...

​红十字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公信力?

​红十字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公信力?

121

红十字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公信力? 中国红十字会始建于1904年,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根据《红十字会法》,中国红...

​诺基亚2024财报大揭秘:下滑与转机并存?

​诺基亚2024财报大揭秘:下滑与转机并存?

162

诺基亚2024财报大揭秘:下滑与转机并存? 诺基亚 2024 财报表态 近日,诺基亚正式发布了 2024 年全年财报,这份财报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公司运营状况的全面总结,更是外界洞察其未来发...

​木兰拳基本技术

​木兰拳基本技术

94

木兰拳基本技术 一、木兰拳基本要领 习练木兰拳与从事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它分徒手与器械两部分,属缓慢、柔和性的肢体运...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研制回顾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研制回顾

158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研制回顾 1968年6月,我国将实施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的试验工程,这项工程的代号为“718工程”,试验洲际导弹的名字为“东风-5”。而“东风-5”洲际导弹,由...

​西方神话中的神器(小说资料参考版)

​西方神话中的神器(小说资料参考版)

55

西方神话中的神器(小说资料参考版) 1.西方神话中的神器(未全,曾经与同学讨论过记录在一本子上,待找回来再补齐) “圣杯”(SanGreal):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圣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