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春节你知道多少?
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部分,春节,也称为中国新年,是中国和世界各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将春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其中国根源的认可,也是对其所承载的连接全人类的理念的认可。
春节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和平与和谐的追求,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对幸福和健康的共同追求。
春节以家庭为中心。中国人珍视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牢固纽带,并将这种感情延伸到社区、国家和其他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人都会踏上回家的旅程,使这一现象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人类迁徙。
春节庆祝活动持续15天,以元宵节结束,充分发挥家庭聚会、盛宴和各种文化活动的作用。
它始于每个家庭的餐桌。春节饮食传统对中国烹饪文化有很大的贡献。从饺子到糯米糕,从炸肉丸到红烧鱼,从北到南,所有菜肴都承载着春节期间对亲人最好的祝福。
春节融合了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在春节期间,人们延续着挂红灯笼、燃放烟花和在门上贴上有押韵短语的红卷轴的传统,希望这些能驱邪祈福。
除了特定日子的习俗外,还有其他有趣的文化符号和与节日相关的活动。许多代代相传的庆祝活动和事件在中国、亚洲和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它们包括剪纸、舞龙和元宵节活动,共同构成了庆祝这一活动的人最快乐的日子。
庙会
在春节的第二天,人们传统上会去寺庙祈祷,寻求祝福,庆祝中国新年。庙会通常以各种活动为特色,包括传统表演、民间艺术以及销售当地手工艺品和食品。庙会象征着与传统的联系,为社区联系和精神反思提供了空间。游客们还可以在来年烧香并向神灵供奉好运,这既是一个精神上的节日。许多来自不同省份的庙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节
元宵节传统上在春节的第15天举行,标志着中国新年庆祝活动的结束。在这个节日里,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灯笼被展示出来,以壮观的色彩照亮夜空。人们聚集在公共场所欣赏灯笼,解开写在灯笼上的谜语,欣赏舞龙等表演。这个节日是一个欢乐的时刻,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充满和平、繁荣和希望的新年的到来。许多元宵节活动,包括中国西南部四川省著名的自贡灯会,都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龙舞狮
现在,在世界各地的春节游行中,舞龙舞狮在中国社区很常见,这是一种传统表演,穿着五颜六色、精心制作的服装的表演者模仿龙或狮子的动作。龙通常很长,由多名舞者携带,象征着力量、活力和好运,而狮子则代表勇气和保护。这些舞蹈伴随着鼓声、锣声和钹声,营造出一种驱除邪灵、迎接好运的活力氛围。舞蹈不仅是一种视觉奇观,也是一种尊重传统和祈求来年祝福的方式。目前,中国和马来西亚已共同申请将“舞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间艺术,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表演在白色背景下进行,熟练的木偶师通过光影的相互作用,将各种角色和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他们的技艺和独特的当地音乐和歌唱风格相结合,创造了一场独特的表演。皮影戏的活泼氛围将讲故事和庆祝活动融为一体。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年画
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用于在中国新年期间装饰门、墙和窗户,以祈求上天的祝福。这些画通常以门神、符和其他描绘和平与幸福的主题为特色。这些画作旨在营造积极的氛围,表达对来年成功、健康和幸福的希望。绵竹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多种年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剪纸
剪纸作品是春节的传统装饰品。这些主题通常是传统的,比如中国十二生肖,象征着财富、长寿、幸福和好运。作为中国各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表达了其倡导者的道德原则、哲学和审美理想。剪纸艺术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对繁荣、美好生活和好运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