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在田,有大将风度”——萧劲光大将和他的经典战例

“潜龙在田,有大将风度”——萧劲光大将和他的经典战例

叶介甫

萧劲光(1903—1989),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赴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曾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七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全民族抗战时期,毛泽东把党中央的安全托付给了他,指定他担任留守兵团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辽东(南满)军区司令员,创造了“四保临江”辉煌战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任第一任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潜龙在田,有大将风度”,“是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

第三次反“围剿”提出“向北发展”战略方针

1930年秋,从苏联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毕业回国后,萧劲光经中共中央批准到闽西革命根据地工作。

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后,闽西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共中央派邓发到闽西,传达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结束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决议,之后成立了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别委员会和闽粤赣边区军事委员会,邓发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萧劲光任军委参谋长。

1931年三四月间,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在永定虎岗(今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这次会议名义上是继续反立三路线,实际上接受了比立三路线更“左”的王明路线,并在军事上提出了单纯防御的保守主义战略方针——“保卫龙岗、虎岗”。

为施行这一方针,萧劲光奉命将闽西红军主力新十二军从北线南调,先是攻打永定坎市,而后又打龙岩大、小池。这些死打硬拼的消耗战,不但未能打下任何一座城池,反而使红军遭受很大损失。萧劲光认识到,在红军弱小和根据地不稳定的情况下打仗,需要的是游击战、运动战,而不是与敌人盲目硬拼的阵地战、攻坚战。

7月,国民党调集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面对强敌进攻,萧劲光分析了当时闽西的形势:“南线敌人的实力最强;向西则有汀江等河流阻隔,不便发展;向北敌人仅为地方团匪,力量薄弱,而且地域广大,粮食充足,群众条件好,可以与中央苏区打成一片。”据此,他建议采取“向北发展”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提出了具体周密的军事计划。

萧劲光根据“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决定先调红新十二军一部南下与虎岗警卫营、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一起攻打芦丰(今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在等待红新十二军到来的时候,得到情报说国民党军有增兵芦丰的企图,萧劲光当机立断,率虎岗警卫营和彭杨军政学校的学员共400多人,趁敌人援兵未到,一举攻占了芦丰。

当天下午,国民党军援兵赶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为保存实力,萧劲光毅然下令红军撤往蓝家渡集结。第二天,国民党军集中千余人袭击蓝家渡。此时,红新十二军已经赶到,激战一天,敌溃逃。萧劲光率部乘胜攻下上杭丰稔。

接着,萧劲光指挥部队向福建省长汀县、连城县方向发展,实行第二期作战计划。长汀县钟屋村一仗,敌主力被击溃,红军随即乘势夺取长汀、攻占连城。连战皆捷,指战员备受鼓舞,士气大振。

此时,中央苏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攻占了江西省瑞金县,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十二军到达长汀,两路红军胜利会师,使闽西苏区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

第五次反“围剿”两次失利遭批判

1933年5月,闽北苏区及赣东北信抚两河地区划为闽赣省,成立闽赣军区,萧劲光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9月,经过半年准备,蒋介石又对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即达50万人,江西省黎川县是其北路军攻击的目标之一。这时,萧劲光奉调从前线回到黎川,布置防务,准备迎敌。他根据国民党军可能将黎川作为首要攻击目标的态势和这一带红军防备空虚的形势,建议红军主力及早集结于黎川东北一带,从侧面打击进攻黎川之敌,不要死守黎川,但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9月25日,国民党军3个师向黎川发起猛攻。这时,守卫黎川的红军只有一个70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在“两个拳头打人”的冒险主义方针指导下,闽赣军区的兵力几乎全部被调到东线,配合红一方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去了。敌先头部队在占领黎川的外围阵地后,又派别动队插到黎川后面,企图造成合围之势,断红军退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萧劲光果断下令撤退,黎川失守。

10月,中革军委决定成立红军第七军团,任命寻淮洲为军团长,萧劲光为政治委员。11月,根据中革军委关于“收复赤色黎川”的方针,萧劲光率红七军团一部参加了由彭德怀、滕代远组织指挥的浒湾(今属江西省金溪县)战斗。因遭强敌夹击,红军伤亡很大,部队再一次被迫撤出战斗。加之各军团配合不力,浒湾战斗最终失利。

两次战斗的失利,完全是“左”倾冒险主义者采取的进攻和单纯防御方针造成的,萧劲光只是因为不同意“左”倾军事路线,就受到打击和迫害。黎川失守也成为他的一条“罪状”。

浒湾战斗后萧劲光被撤职、审查,送往瑞金,在以“反对萧劲光机会主义”为内容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此后,全军上下又开展了对萧劲光的批判斗争。“打倒蒋介石的走狗萧劲光”“打倒右倾逃跑主义”等标语口号贴在墙上,充斥于报刊、漫画等宣传媒体。

1934年1月,萧劲光以黎川失守、浒湾“丢伤兵”的“罪名”受到公审。他依据事实对控告书罗织的“罪名”进行逐条答辩,然而,他的辩解无人理睬。公审结果,他被开除党籍和军籍,判5年徒刑,不准上诉。

在公审前,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等人主张杀掉萧劲光,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说黎川失守这件事不能全部归罪于萧劲光。王稼祥也几次拒绝签字。公审判决后,萧劲光被关押起来。

毛泽东委派妻子贺子珍前去探视,并转达自己的话:“黎川失守是整个指挥部署的问题,你应该撤退,做得对。”这使萧劲光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安慰。

由于毛泽东等人的保护,萧劲光才免于更大的不幸,被关押了1个月后释放,后到红军大学当教员。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据理力争下,萧劲光被平反,并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

留守延安对日军作战70余次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萧劲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兼政治委员,留守处设在延安。12月,中央军委将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担负起“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使命。

留守兵团除了担负着肃清土匪、保卫党中央、安定人民生活的任务外,还担负着守卫千里黄河河防、阻止日军渡河进犯边区的任务。

1938年3月中旬,日军派出一支2000多人的部队,携带20多门火炮和渡河器材,经晋西北地区,侵占黄河东岸的山西省兴县。13日,占领东岸渡口的日军用大炮轰击河西防守阵地3个多小时,随后开始强渡黄河。萧劲光指挥警备第六团,先是按兵不动,在日军密集渡河之际,集中全部机枪,突然猛烈开火。同时,事先布置在黄河东岸的一支部队,此时乘势袭击了日军侧后方。在两面夹击之下,日军被迫撤退。此战毙伤日军140多人,取得了河防保卫战的首次胜利。

5月上旬,占领山西省离石县(今吕梁市离石区)的日军旅团,派1个大队携带30多门大炮,进占黄河东岸的重要渡口军渡(位于柳林县军渡村),准备向河西进攻。对日军此次进攻行动,我军事先得到情报并做了详细侦察。萧劲光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派团长文年生率领一支部队渡过黄河,乘日军先头部队立足未稳,在夜间突袭了进至渡口附近的日军,毙伤敌200多人,迫使日军知难而退。

1939年1月初,进占山西省大宁县、吉县、永和县一带的日军3000多人,兵分三路,分别向马头关、凉水岩、泥金滩3个黄河渡口进攻。日军占领渡口后,隔河炮击我军河防阵地,并动用10多架飞机轰炸西岸河防。在日军开始渡河时,我防守部队突然开火射击,日军被击退。此后几天,双方隔河对射。在此期间,八路军一支部队渡过黄河,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打击日军运输线,迫使三路日军先后退走。

经过几次战斗之后,参战部队对于河防战斗取得了一些经验,其中主要的两条是:“半渡而击”和“主动出击”。在作战会议上,萧劲光组织大家对这些经验进行交流。他还带领机关参谋人员察看河防工事,同河防部队的各级指挥员一起探讨,充分肯定了这些经验。

在萧劲光的指挥下,留守兵团守卫河防的部队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先后对日军作战70余次,有效地打击了日军对河防的进犯,使千里河防固若金汤。

“四保临江”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

抗战胜利后,萧劲光被中共中央军委任命为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赴任途中,又接到中央电报,要萧劲光等人立即转道去东北。他们受领命令,日夜兼程,于1945年10月上旬到达山海关,后乘火车到了沈阳。

10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林彪任司令员,彭真、罗荣桓分别担任第一、二政治委员,萧劲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6年秋,在东北停战4个月之后,国民党在南满(以长春为界,分南满、北满)重新挑起战端。蒋介石亲飞沈阳,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妄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全力进攻北满东北民主联军大本营。

10月19日,国民党军主力8个师约10万人,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发动进攻。民主联军野战部队只有两个纵队,不足4万人。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派陈云和萧劲光一道去南满工作,以加强南满党和军队的领导力量。

11月底,陈云和萧劲光到了临江(今吉林省临江市,当时是中共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随即召开了第一次南满地区军队和地方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成立了东北局辽东分局,陈云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任辽东军区司令员。

12月17日,国民党纠集6个师的兵力,向临江地区发动了第一次进攻。萧劲光指挥部队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作战方法,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第四纵队跳出封锁圈,直插敌后,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迫敌回调两个师,减轻了正面国民党军对临江的压力。随后,东北民主联军北满主力也开始了一下江南作战,国民党军不得不从前线又撤回1个师。担任正面战场作战的联军第三纵队,乘敌主力北调之机,开始向通(化)辑(安)线反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歼敌4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临江的计划。

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调整部署,以4个师的兵力第二次进攻临江。战前,萧劲光和副政委萧华亲临第三纵队,研究战略战术。萧劲光决定抓住战机,集中第三纵队全部,从敌第一九五师侧后突击,歼敌于高丽城子地区。

2月3日,战斗打响,经过1天的激战,东北民主联军歼敌第一九五师5个营;2月8日,乘胜又于三源浦歼敌第二○七师1个团及保安团一部,前后共歼敌4000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对临江的进攻。

国民党军二次战败,仍不甘心,又于2月13日集中5个师的兵力,分四路向临江地区发动了第三次进攻。萧劲光分析了这次敌人进攻的特点,决定集中第三纵队主力打敌北面的一路主力第九十一师,第四纵队主力则活动于敌后,奔袭作战,使敌人疲于奔命,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三保临江作战的同时,北满部队也进行了二下、三下江南作战。1个月里,东北民主联军收复了辑安、金川、辉南等重要城镇,打垮国民党军3个主力师,毙伤敌近万人,再次粉碎了敌人向临江的进攻。

三保临江的胜利改变了战局,国民党军逐渐陷于全面被动,形势向有利于东北民主联军的方向发展。国民党军为挽回败局,再次调集7个师约10万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只有4个师的兵力,每个师只有6000人,而且久战未得休整和补充。

4月3日,萧劲光指挥第三纵队主力及第四纵队一部,出其不意先敌展开,以强大兵力进攻敌人纵深,实行两翼包围迂回。经4小时激战,将敌8000余人干净、利落地歼灭在通化西北红石砬子地区。其他各路敌人见其主力被歼,纷纷回窜原防地转入守势。至此,国民党军进攻临江的计划被彻底粉碎。

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实现了坚持南满根据地、巩固北满根据地的目的,扭转了我军在东北战场的被动局面。我军随后乘胜发动了夏季攻势,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为解放战争首场战略决战——辽沈战役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推荐

​吴楠:我不是特别有理想,但不试一下我不甘心

​吴楠:我不是特别有理想,但不试一下我不甘心

130

吴楠:我不是特别有理想,但不试一下我不甘心 文 | 「影视独家」 兰之馨 吴楠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老师,也是一名新人导演,她的长片处女作《狗眼看人心》4月20日登陆全国院...

​卡里克——指挥若定,低调无形

​卡里克——指挥若定,低调无形

151

卡里克——指挥若定,低调无形 在带领球队击败阿森纳之后,卡里克宣布了离开的决定,15年间,曼联终于失去了这位中场大师。老特拉福德其实是见惯别离的,从弗爵爷到鲁队长,都...

​”何不食肉糜”的西安客运段干部

​”何不食肉糜”的西安客运段干部

182

”何不食肉糜”的西安客运段干部 西局铁匠/文 图/网络 引言: 为更好的以飨读者,先给各位交代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及大致梗概。事实起因是今年”十一小长假”客运高峰期间,西安客...

​魔幻之都——波哥大

​魔幻之都——波哥大

134

魔幻之都——波哥大 波哥大地处安第斯山脉苏马帕斯高原的谷地上,气候宜人。在拉丁美洲常驻的第4个年头,我终于解锁了南美洲沿太平洋地区的最后一个国家——哥伦比亚。 提起哥...

​我国海军三大舰队,综合实力到底谁更强?

​我国海军三大舰队,综合实力到底谁更强?

111

我国海军三大舰队,综合实力到底谁更强? 海权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因素。近代中国百年历史屈辱,多来自海上。没有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就不可能维护海权。 海军是最...

​每天了解一个国家—贝宁

​每天了解一个国家—贝宁

84

每天了解一个国家—贝宁 导读:贝宁是西非中南部的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重债穷国。该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农业和转口贸易。贝宁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腰果、油棕...

​#世界心理学人物志# 01-冯特

​#世界心理学人物志# 01-冯特

129

#世界心理学人物志# 01-冯特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刘Sir·心理学# # 人物志·TOP30 # ★-SSS-01-★ 冯特 01 -ONE- 简介 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现代实验心理学 创始...

​一个叫翠翠的女演员,勇闯娱乐圈

​一个叫翠翠的女演员,勇闯娱乐圈

128

一个叫翠翠的女演员,勇闯娱乐圈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谁能想到一个名叫翠翠的东北女孩,能从吉林的小舞台一路杀到全国观众的客厅? 1984年出生的...

​伦敦的贫民窟:以白教堂为例的研究

​伦敦的贫民窟:以白教堂为例的研究

164

伦敦的贫民窟:以白教堂为例的研究 引言 伦敦的贫民窟一直是城市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白教堂作为伦敦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白教堂为例,对伦...

​从星途璀璨到黯然封杀,房祖名的坠落轨迹

​从星途璀璨到黯然封杀,房祖名的坠落轨迹

66

从星途璀璨到黯然封杀,房祖名的坠落轨迹 星二代的闪耀开场 在华语娱乐圈,房祖名这个名字,一度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夺目。他是成龙与林凤娇的儿子,出生于 1982 年的美国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