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八里罕酒厂“宁城老窖”的那些事,八里罕名气挺大
宁城县八里罕酒厂“宁城老窖”
提起“宁城老窖”,相信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还记忆深刻,黑白电视机里“九千九百九十九,宁城老窖最可口”的广告语让人久久难忘。每到春节广告语更是让每一个赤峰宁城人由衷地感到骄傲,咱们这个小地方因为产好酒让全国都知道了。本家的一位长者,总要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前看这段广告,我问他为啥?他告诉我:“一会儿马德海就开始拜年啦,我等着他给我拜年呢!”话音刚落,喜庆的音乐声中出现了广告语“宁城老窖、塞外茅台,马德海携全体员工向全国人民拜年”。时光荏苒,宁城老窖也随着时代大潮慢慢退去,可八里罕酒厂的事却永记在每一个宁城人心中。
地方国营八里罕酒厂,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县城西北65公里的八里罕镇政府所在地,厂区依山傍水,水质好,交通方便,有酿酒的优越条件和悠久历史。
1958年在中央“全党全民大办工业”的号召下,县政府决定在八里罕办以糖、酒为主,兼产酒精、淀粉、卫生香、蜡烛等产品的地方国营“八里罕糖酒厂”,厂址占用原县粮食部的全部房舍和1946年前“大生堂”药店的房院,并征用部分民房,从社会上招收技术人员和力工150名。7月份投产,开始制酒、制糖,均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靠手工操作。用谷糠、高梁帽、玉米核、瓜、果等原料生产白酒;用甜菜为原料制红糖;用土豆制淀粉。初期生产能力为日生产白酒100公斤、红糖300公斤、淀粉200公斤。年产值2万元,亏损1000元,上缴税金2000元,经过调整领导班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进生产工艺,至1959年年产白酒141吨、红糖33吨、淀粉57吨,总产值达10万元,实现利润8000元。
1960——1962年,因缺乏原料停止生产,处理了部分设备,全厂只留17人守摊。
1963年昭乌达盟工业处拨款7000元扶助该厂恢复生产。为了集中人、财、物办好酿酒业,1964年改“八里罕糖酒厂”为“八里罕酒厂”专产白酒。
生产恢复不久,相继受“四清”、“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影响了生产发展。1964——1973年的10年中,只维持一般生产,年产白酒152吨,产值34万元,利润3万元,上缴税金18.0万元,每人年均收入660元。
1976年2月,厂里派出人员去凤城、营口、金州、丹东、本溪等地酒厂参观学习。用外地经验和传统工艺反复实验,到11月份试制成功了浓、清、酱3种香型优质白酒,经过试销于1978年1月20日获辽宁省糖业烟酒公司“宁城老窖优于沈阳陈酿”的评价。10月昭乌达轻工业局颁发了“宁城老窖”为名牌产品证书。11月在活动中,“宁城老窖”获第一名,盟革命委员会授予“老窖班”集体奖旗一面。
1979年秋,扩建老窖生产车间,把年产50吨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100吨。当年5月25日,昭乌达盟酿酒业技术协会吸收该酒厂为成员厂之后,除国家拨款进行扩建外,1981年3月,县政府决定将建于八里罕的地方国营宁城县第二修造厂并入八里罕酒厂,作为该厂的普通白酒产区,自此,该厂年生产能力已达千吨。
当年开始研制“益身滋补酒”,6月8日试制成功。5月10日“大明塔“牌“宁城老窖”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质产品。1982年8月3日,昭盟工商局批准“宁城头曲“用“大明塔”商标。198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大明塔”牌“宁城头曲”为内蒙古自治区优质产品,并颁发证书。
1984年4月,宁城老窖”以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酒的资格参加了在山西太原举办的全国第四届评酒会,11月20日被内蒙古自区经济委员会评为优秀新产品。12月12日,“宁城老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
宁城老窖酒
八里罕酒厂生产的酒
38度宁城老窖
1985年5月12日,“国家食协“批复:“宁城老窖”酒享受“国家优质酒”待遇。9月,宁城老窖”以国家优质酒资格出席在太原举行的全国白酒专业会议,八里罕酒厂成为全国白酒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之一,厂长马德海选为协会理事。11月,“宁城老窖“酒以我国14种名酒产品之一的麸曲浓香型白酒之代表资格,参加了亚太地区第四国际贸易博览会,荣获铜制纪念章一枚。同时,该厂以国家名酒厂资格参加国家名酒厂汇报会,“宁城老窖”被追认为“国家优质酒”。该厂除生产“宁城老窖”外,还批量生产清香型55度“宁城特酿”、38度“宁城佳酿”、55度“宁城御酒等产品,均被自治区评为优质产品,畅销区内外。
笔者1998年在厂区内留影
笔者1998年在厂区内留影
1985年,全厂发展到3个厂区,八里罕街内原厂区、八里罕北梁普通白酒厂区和八里罕南新建的主厂区。全厂(不包括天义分厂)占地面积19.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非生产性建筑面积1.406平方米。全厂共有职工456名,其中技术人员10名。固定资产原值249.051万元,净值200.86万元,全年共产各类白酒1510吨,产值29万元,完成利润918万元,上缴税金122.7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393元/人。
自此,“宁城老窖”名声大震,在全自治区各城乡市场供不应求,在区外辽宁、河北等地也很有竞争力。
原宁城老窖酒厂
河南新的八里罕老窖酒厂
八里罕街里
1985年5月,上级拨款899万元,又征地16.28万平方米新建3.66万平方米“老窖”生产车间,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100吨。
宁城老窖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高潮期,在白酒行业整体衰败的90年代后期也跟着沉寂下来。2003年又进入了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被北京顺鑫农业成功重组,更名为“内蒙古顺鑫宁城老窖酒业有限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厂房及当年的地方都已经在改造中销声匿迹了,此篇只为引起更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