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2月24日值得永载史册的一天!

记得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2月24日值得永载史册的一天!

今天,是永载史册的一天

铭记长津湖,回望 1950 年

1950 年 12 月 24 日,兴南港,最后一批美军部队登上撤离的运输船,长津湖战役正式落下帷幕。这是一场人类战争史上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与强大的美军第 10 军展开激烈较量,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1950 年的共和国才刚刚一岁,国内局势错综复杂。这一年,是解放战争任务最为复杂的一年。百万国民党残兵仍在负隅顽抗,数千股土匪肆虐横行,数十万潜伏特务暗中破坏,台湾、海南、青藏高原三大天险据点尚未解放。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布局的“西南游击根据地”,4700 名游击队骨干分散在云贵川的深山老林,15 个游击区、65 万土匪武装,严重威胁着新中国大后方的安全。在大西北,22 万土匪也妄图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

然而,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在长津湖地区与世界一流的美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身着单薄的棉衣,在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路程最长的退却”。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不仅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更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这场战役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让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决心。

回望 1950 年,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定前行所铸就的。我们应当铭记长津湖战役的壮烈,铭记那个充满挑战的 1950 年,珍惜当下,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1950年12月24日,兴南港,当最后一批美军部队登上撤离的运输船,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战役——长津湖战役正式落下了帷幕。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1950年的共和国才一岁,那时候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1950年,是解放战争任务最复杂的一年。我们同时要对付的,是百万国民党残兵,数千股土匪,数十万潜伏特务,以及台湾、海南、青藏高原三大天险据点,人性的顽劣与天堑的隔阂,给解放战争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蒋介石败退台湾前,早已在西南布局所谓“西南游击根据地”,专门培养了4700名游击队骨干分散在云贵川的深山老林,15个游击区、65万土匪武装,威胁着新中国大后方的安全,在大西北,22万土匪顽固不化,还在做民国时期武装割据一方的美梦

在国际上,美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了经济封锁。

1949年,美国对华汽车用油出口比减少94%,煤油减少99%,燃料油减少93%;

1950年1月,美国商务部停止精炼油对华出口;

2月,美国要求英国对华禁运;

3月,美国宣布《战略物资管制办法》,对机器设备、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化工原料等660余种商品对华贸易实施管制;

4月,美国以削减贷款要挟所有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禁运战略物资至中国……

1950年的共和国感觉随时都会倒下

1950年的中国,从集体到个人,感觉随时都会倒下。

那一年,20-40岁青壮年的平均体重只有52公斤、身高仅有161.5cm,文盲率高达80%,农村文盲率更达到95%,甚至远远不如隔壁印度。所以,1950年的冬天宋时轮率领来自南方的第九兵团战士入朝,连朝鲜人看了说,天呐,这样的“乞丐部队”怎么可能打得赢美国。唯一可供慰藉的,就是我们还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以及肥沃的原野,大好的河山。

1950年前后的中国,天漏偏逢连夜雨,自然灾害动不动就是百年一遇的强度。

1949年,一场全流域洪涝灾害淹没了1.2亿亩耕地,粮食减产220亿斤,灾民4000万,其中1000万是无家可归、无粮可吃的重灾民。

1950年夏天,鄂豫皖连降暴雨,流域内4.3亿亩土地被淹,1300多万人受灾,铺天盖地的群众运动,带来了新的问题: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个悬在中华民族头顶数千年的魔谶,在1950年再次得到血与泪的印证。伴随淮河大洪水,血吸虫病肆虐南方12省市,患者将近1000万;疟疾在25个省市的1829个县流行不退;

那一年,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女性只有42.3岁。

长津湖战役给新中国雪上加霜

血与火的战争,是大国崛起的序章。

抗美援朝,近二十万名志愿军烈士为“守护新中国”而死。

如长津湖电影所言:这一仗,我们不打,下一代就要打。

浅浅的鸭绿江根本就不可能挡住美军的步伐。虽然我们一再警告联合国军不得越过三八线,但美军不仅过了三八线,还跨过了鸭绿江,还对新生的共和国发动了实质性的侵略。

他们打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肆无忌惮地炸我们的村庄,杀害我们的平民,欺凌永无止境。我们如果不制止,美国的军事机器就将一直紧贴中国当时的工业中心区域(东北地区)。

这一仗,我们现在不打,下一代也得打,晚打不如早打。

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长津湖战役图)

战前态势

1950年底前,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人数上处于劣势,装备与火力上就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9兵团入朝参战的时间表骤然提前。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由20军 、26军和27军组成,共15万人,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3个军都超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由于朝鲜战事紧急,部队来不及整训和做好在高寒地区作战的物质心理准备,就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9兵团的三个超编军渡过鸭绿江,随即仓促投入了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东线战场,如此庞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集结,美国航空兵侦察部队竟一点也没有察觉。

9兵团久居江南,原来的一切战备训练都是着眼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只好直接渡过鸭绿江。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战士们的单衣单裤十分震惊,立即警告道:“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 他立即将库存的5万件日军大衣、棉鞋全部拿出来调给9兵团使用,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也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给9兵团战士,可这么一点临时调拨和脱下的衣帽,也有很多没能来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车。

战场情况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长津湖地区在高寒的盖马高原东北部,此时普降大雪,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0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加上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战场环境甚是险恶。战后,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曾对美军战史学家谈到:“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战力部署

·美方部署

为实现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计划,麦克阿瑟调美第9军指挥的美第2、第25师和新到朝鲜的土耳其旅、英第29旅加强西线进攻力量,以从美国本土调来的美第3师加强东线进攻力量。该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第一线总兵力达13个师又3个旅和1个团共22万余人,并拥有坦克1000余辆、各种炮1万余门,空军和海军飞机1200架。与此同时,美国在外交上积极活动,并试探谋求在鸭绿江西岸各10英里的地带,建立一个缓冲区,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北朝鲜。

·中方部署

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针对美国军政当局再一次的判断错误,决心利用美国军队恃强骄傲的心理,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方针,将其诱至志愿军第一次战役作战熟悉的地区,尔后突然发起反击,歼灭敌军,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以利于长期作战;如果敌军不进,志愿军则打出去。

为达此目的,调以宋时轮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9兵团及所属第20、第26、第27军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转变东线战局;以先期入朝的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军担任西线作战任务并且主力向后转移,以逸待劳,以第38、第39、第40、第42军各一个师同敌军保持接触,节节抗击,并示弱以骄纵敌军,诱敌深入。另经与朝鲜人民军协商,以志愿军第42军2个营和朝鲜人民军1个联队,组成游击支队渗透到敌后孟山、阳德、成川地区,开展游击活动,配合正面各军的战役行动,并联络仍在敌后的朝鲜人民军部队。

·长津湖作战兵力

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中国、美国双方具体投入作战兵力为:联合国军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央视新闻,赞1.9万

零下40度有多冷?

“太冷,枪也打不响,只有靠手榴弹。”“工事都是雪堆的,战士们伏在工事里,一个个脸都冻紫了,有的用棉花捂着耳朵,有的用棉被裹着腿,几乎没有什么人讲话,只是转眼珠看着你。工事前边,摆着手榴弹,都揭了盖……带上去的土豆都冻了,想吃,却咬不动。”

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1950年10月下旬,长津湖地区开始降雪,气温急剧下降。到11月下旬,气温已下降到-27℃左右,到处是白雪覆地。战役发生时,长津湖地区的最低气温在零下35℃左右。与美军不同,志愿军长期埋伏在山脊上,风力更大,气温低至零下40℃。

习惯南方天气的战士本就不适应严寒条件的作战环境,50年一遇的寒潮又让气候条件变得更加糟糕。除此之外,志愿军战士还要面对后勤远优于自己的敌军,局面当然是无比糟糕。

我们没有钢铁,但有的是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12月24日,在近300艘海军舰船与航母的接应下,伤亡超过15000人、濒临崩溃的陆战一师终于结束了最艰难的撤退,由兴南港从海路狼狈撤往釜山。至此,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结束!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志愿军收复平壤、元山,美军开始全面撤退,一路退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1950年12月24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所发动的「圣诞节攻势」,扭转了战局。

全球终于第一次真正的认识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天,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之日。从此之后,这片土地上每天都是平安之夜。10年之后,美国对越南发动战争,周恩来总理正告美国:若越过北纬17度线,中国必参战!就因为这一句话,美国在越南的泥潭里打滚了15年,一直打到经济崩溃,国内反战运动此起彼伏,法国等国家带头到美国挤兑黄金,生生将布林顿森林体系搞到崩溃,但自始至终,美国未曾敢越过北纬17度线一步!

向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们致敬。

70多年已经过去,今天的中国已是全球工业霸主,工业产值超过美日德的总和,GDP世界第二,钢产量超过全球的一半!在军事方面,目前我国陆军实力世界排名第一,中国空军实力世界排名第三,中国海军实力世界排名第二,而中国火箭军是世界唯一一支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军种。我国在军事、科技等等都在世界前列,将来我国也必将实现伟大民族复兴。

英雄们的鲜血,绝不会白流!

英雄们的事迹,必将名垂千秋!

今天,12月24日,是共和国的胜利之日!

相关推荐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97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今天咱们谈谈有关北洋水师的历史与传说。 所谓「北洋」,本来是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宋朝。指的就是大致今天的山东、河北、辽宁,以及朝鲜半岛所围合...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156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渭南市瑞泉中学系陕西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瑞泉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178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里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76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又取字漱溟,是元朝皇族后裔,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一代宗...

​广州海珠桥历史

​广州海珠桥历史

127

广州海珠桥历史 #精品长文创作季# 海珠桥(Haizhu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和越秀区的跨江通道,横跨珠江水系上,是广州最早的中轴线组成之一、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开合桥、19...

​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157

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少年时代 胡景翼的老家在陕西富平县陵怀堡,因父亲胡彦麟在外经商,家中无人照料,举家迁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读过几年私塾,...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四十四位马援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四十四位马援

65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四十四位马援 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马援投...

​100张照片,看一看南京百年历史

​100张照片,看一看南京百年历史

141

100张照片,看一看南京百年历史 城市在变化 怀念却从未停止 曾经的南京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还记得多少? 图源网络 下面这些老照片 将从1872年的第一张照片说起 一起见证南京近150年...

​历史上在泰坦尼克号上真正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在泰坦尼克号上真正发生了什么?

105

历史上在泰坦尼克号上真正发生了什么? 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故事 泰坦尼克号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船只,众所周知,它是在20世纪发生冰山事故后被击沉的。 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

​南越国: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南越国: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79

南越国: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简介 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亦称 南粤国 ,是 秦末至西汉时期 位于 中国岭南地区 的一个 政权 。 原为古民族名,是古代越...

​“五代十国”简介 及著名历史人物汇总

​“五代十国”简介 及著名历史人物汇总

146

“五代十国”简介 及著名历史人物汇总 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Jack·Zhang 人类智慧博物馆 山东 人类智慧博物馆 保持一颗童真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

​历史人物传记第33位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历史人物传记第33位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141

历史人物传记第33位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大禹是我国著名的人物,我们打小就在课本书上听到的。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具体一点的帝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大禹之简介 禹(生卒年不...

​江苏无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江苏无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67

江苏无锡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英才辈出,涌现了众多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名人。这些名人不仅为无锡...

​万隆会议:亚非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万隆会议:亚非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197

万隆会议:亚非团结的历史性时刻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召开,成为了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不仅是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一次重要反思,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