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有可能遇到变法的问题,时代总是会不断发展的,因此总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能够用老办法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了,古代就有各种“新政”“变法”等等。而在宋朝宋仁宗时期,就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很多,但是可以说,最终成功的例子其实并不多,而宋仁宗的这两次新政变法,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都失败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次变法的失败呢?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为何最终都会失败了呢?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1.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封建体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改革封建官僚体制,说起来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来,却似难于上青天,这对宋代来讲更是如此。因为在宋代,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通过恩荫,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级官衔或差遣,且宋代恩荫,不仅极广,而且极滥,每遇大礼,“臣僚之家及皇亲、母后外族皆奏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并“不限才愚,尽居禄位”。据朱瑞熙先生在《复杂多变的宋朝官制》一文中的统计,宋代的州县官、财务官、巡检使等低、中级差遣,大部分由恩荫出身者担任。这种等同于官僚世袭的制度,使官僚机构中充满了坐食禄米的权势子弟,导致了“荫序之人,塞于仕路”,“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因此,要打破或限制官僚贵族这一特权,无疑会因触动官僚贵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就是为什么王安石变法首先从经济、军事制度的改革做起,而绕过了澄清吏治这类最敏感的社会问题的原因(当然,这里面亦有减少改革阻力的因素)。

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而庆历新政却恰恰触犯了皇室利益。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北宋皇室的政策是抑制武将,其办法一是重用文人,二是实行更戍法,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国防,而废除庆历新政,则是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改革。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朋党之争

除了少数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富商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新政触犯了自身利益,他们就坚决反对,群起而攻之。随着新政的推进,反对的声浪不断高潮,包括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加入反对大合唱,攻击范仲淹等人为“朋党”。

“朋党”之所以被当作打击的利器,从而引起仁宗的反感与猜忌,因为“朋党”会危及皇帝的权威,触犯其核心利益。朋党之争,一直是困扰北宋政局的死结,并且延宕到南宋时期。庆历新政因为朋党之争而夭折,王安石变法也因为新旧党争而失败。朋党之说基于儒家思想君子与小人的观念,这是简单对立、非此即彼的思想观念,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人性或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结党的未必是小人,言利或谋利的也未必不是君子。一旦被提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就会被一些政客用作打击政敌的武器,而且极具杀伤力。

新政弊端

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范仲淹的用人,王安石就曾经批评他“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事实上,范仲淹所任用的推行新政者,往往议论多,而实际行事少,有的甚至好标奇立异,发空论,言行不检。例如石介,连拥护新政的欧阳修也觉得他“ 自许太高,低时太过,……好异以取高”。反对新政的更指责范仲淹等“凡所推荐,多挟朋党,心所爱者尽意主张,不附己者力加排斥,倾朝共畏”。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2.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对这次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而宋朝的封建政体是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困境,结论不言而喻,变法的走样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

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这使他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因而在新法推行时,它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恰恰正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

3、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中操之过急。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恐怕当时的社会各阶级都不见得有这种精神和物质承受能力,于是变法反而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4、政策执行不力。

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

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5、用人不当

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而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只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于是应该由行政技术层面解决的议题便转化为道德层面的问题。变法派在后一层面上与保守派相比,立即陷于劣势。

6、变法派内部分裂

首先是变法核心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不能协调一致。当王安石再次担任宰相后,宋神宗对他的态度已经有所变化,即所谓“意颇厌之,事多不从”。王安石看到变法停滞不前,被迫再次辞职。

其次是变法派内部出现反对派。许多变法派只从自己利益考虑,而不以改革大局为重,结果使参与变法的人员闹得四分五裂。

7、保守派强烈反对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之争本质上并不是权力之争,而是政策性的争议;并不是要不要改革的争论,而是怎样改革的争论。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关系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中央财政困难。

2、目的相同:巩固北宋封建王朝统治,挽救出现的危机。

3、性质相同:都是对封建王朝的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1、侧重点不同: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经济改革。

2、影响不同: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并没有产生特别影响;王安石变法进行深入,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3、推行助力大小不同。庆历新政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却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

相关推荐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93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三国中武将中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都分别有谁?三国真正鼎立,不以曹丕称帝区分,以地盘来讲,其实从汉中之战来讲可以说已经是只剩三家独大了...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86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件事情,一直被当作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后世人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觉得,王莽篡汉是违背了汉朝宗室的意愿,自己强行篡权建...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74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的战争的一些情况,也还是比较有意思,很多人想知道宋朝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对于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181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说起西安事变,相信大家对这段历史不会陌生了,上学期间历史课上有专门的讲述这段历史。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成就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另一个则是杨虎城...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177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若是过去还能够重来,获取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就完全改变了,那么公元1521年可能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明朝水师在珠江口的那场惨胜,却让任...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80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元顺帝逃亡回了漠北草原。游牧经济无法支撑起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的大一统帝国,同时蒙古贵族对于黄金家族的离心...

​汉成帝与赵飞燕介绍 赵飞燕的诗句赏析

​汉成帝与赵飞燕介绍 赵飞燕的诗句赏析

85

汉成帝与赵飞燕介绍 赵飞燕的诗句赏析 说起赵飞燕,不得不提的就是汉成帝。而赵飞燕能成为人尽皆知的红颜祸水,也离不开汉成帝。说起汉成帝与赵飞燕的渊源,还得从俩人第一次...

​马陵之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结局

​马陵之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结局

100

马陵之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结局 战国初期,魏国历经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经营,国势日强、兵威日盛,逐成战国初期霸主。然而,魏国的强大却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戒备,孙膑出逃齐...

​澶渊之战辽朝为什么求和?

​澶渊之战辽朝为什么求和?

181

澶渊之战辽朝为什么求和? 澶渊之盟 发动战争的目的是隐藏在辽朝当权者心中的事情,自然不会在史料中得到明确记载,要知道这一目的,就必须从其战前战后的行为上入手分析。而...

​宋朝被人欺负300多年,到底是因为谁?

​宋朝被人欺负300多年,到底是因为谁?

107

宋朝被人欺负300多年,到底是因为谁? 说到宋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比较繁荣兴盛的一个朝代了,在宋朝,人们的衣食住行非常的富裕,但是,在军事外交...

​新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

​新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

102

新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 新红楼梦香菱 《红楼梦》这部小说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因为这部小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所以《红楼梦》经常被人改编后搬上银幕,以期能让...

​韩剧《奇皇后》抹黑元顺帝 元顺帝真的不识字吗

​韩剧《奇皇后》抹黑元顺帝 元顺帝真的不识字吗

160

韩剧《奇皇后》抹黑元顺帝 元顺帝真的不识字吗 元顺帝不识字 在韩国电视剧《奇皇后》中元顺皇帝是不识字的,可是真实的元顺皇帝真的不识字吗?元顺帝是元明帝的儿子,好歹也是...

​太平天国来王:陆顺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来王:陆顺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124

太平天国来王:陆顺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晚清时期,广西藤县有四位悍将: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都是太平天国阵营风云人物。相对李秀成、陈玉成而...

​贾琏和尤二姐的感情有多真

​贾琏和尤二姐的感情有多真

158

贾琏和尤二姐的感情有多真 贾琏和尤二姐 古代旧社会礼教对于女性是非常苛刻和残忍的。作者借贾琏和几个女人的关系,刻画旧社会女性的命运。贾琏和尤二姐的故事深刻的反映封建...

​中国史上优秀的女性有哪些

​中国史上优秀的女性有哪些

161

中国史上优秀的女性有哪些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女性,其实还是很多的。比如说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穆桂英、秦良玉、梁红玉等等;在朝政朝纲上有所作为的武则天、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