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到底有多厉害(夏原吉和朱棣的关系)

夏原吉到底有多厉害(夏原吉和朱棣的关系)

夏原吉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永乐盛世!

一说到明代官场,人们最容易想到“黑暗”“腐败”之类的词语。这样的想法甚至成为不少人的思维定势。

这个王朝的倾覆的确与这些阴暗的东西息息相关。但明代曾经有过一段光彩的时光,那就是明成祖朱棣治下的永乐盛世。

不过说到这个盛世,有着帝王光环的朱棣自然是主导者。但在朱棣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深爱”着他的大功臣——夏原吉(又作“夏元吉”)。

一、“不起眼”的大明文臣

和许多名留青史的读书人一样,夏原吉早年拿到的也是一个颇为艰难的“剧本”。虽然祖籍江西德兴,夏原吉的父亲夏时敏却因公不得不举家搬迁到长沙府湘阴县。所以夏原吉既算是江西人,又算是湖南人。

尚且年幼时,夏原吉其实并未表现出多么出众的才华。但父亲的早早辞世让他也只能走上“力学养母”这条路。所幸,他是适合读书入仕的。寒窗苦读数年后,他被推荐进入太学学习,并被选入宫中获得书制诰之衔。

再之后,夏原吉的“剧本”就多了些老天偏爱的味道。一次偶然,明太祖看到了在喧闹人群中独自正襟危坐的夏原吉。朱元璋“诇而异之”,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特殊,于是直接将夏原吉擢升为户部主事。

虽然空降户部,夏原吉却表现出了超凡的适应能力。户部尚书郁新对他连连称赞。一位姓刘的郎中曾嫉妒夏原吉的才干,联合一书算生诬陷夏原吉,结果被朱元璋直接斩首弃市。待到建文帝即位,夏原吉顺利升任户部右侍郎,不久又成为巡查福建的“采访使”。

后来明成祖朱棣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夏原吉作为建文朝的官员被人捉拿压到朱棣面前。可朱棣不但没对夏原吉动一刑一法,还将他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后又排除异议擢升为户部尚书。

虽然从洪武朝到永乐朝,夏原吉都不是宋濂、刘基这样的名臣。但凭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夏原吉愣是一直都被帝王放在眼里,成为了一个“不起眼”的良臣。

二、“特抠门”的大明管家

在《明史》中,夏原吉的传记有约2800字,其中永乐朝的记载超过1650字。由此可见,夏原吉人生的真正巅峰,与明成祖朱棣息息相关。

在永乐朝,夏原吉参与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两类:地方事务与中央事务。在地方,夏原吉充分发挥了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领,成功治理浙西水患。永乐十八年(1420),他还救下参与唐赛儿起义的大批农民,成功缓和了当时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中央,作为主管民政和财政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一反明代高官的贪腐之态,将“抠门”贯彻到底。

对夏原吉来说,“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是自己的日常工作;对财政实况了然于胸,能随时随地给帝王回复恰当的财政计划是自己的基础职业素养;帮国家能省则省,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自己工作的根本目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第五次出兵北征蒙古,且这次还决意亲征。对此,夏原吉冒死上书,直言连年师出无功对国家财政的消耗、国内灾害对国家发展的不利,以及朱棣龙体欠安不宜亲征的真相。只不过这一次,朱棣怒火中烧而没有采纳夏原吉的建议,反将他抄家下狱。

三、让朱棣念念不忘的大明功臣

可如夏原吉所言,彼时大明的国情已如此不利。朱棣的这第五次北征自然是没能成功。在回京途中,病情加重的朱棣在床榻上发出:“夏原吉爱我”的哀叹,后悔自己未曾接受这位合拍老搭档的忠告。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朱棣病死于回京途中的消息被公之于众,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而仁宗一上任,夏原吉就被从狱中放出,不仅官复原职,还被赐以少保兼太子少傅的名誉头衔。不过夏原吉婉拒了仁宗的好意,只是回到户部接连提出并开展一系列惠民利国的良策。

仁宗病逝后,夏原吉再度出任宣宗朝辅臣。朱高熙谋逆时,正是夏原吉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宣宗亲征平叛。宣宗北巡时,夏原吉亦随行,并劝帝善待护边将士。

宣德五年(1430)正月,作为五朝老臣,夏原吉入宫领赏。而到这一年,他早已不是默默无闻的小臣,而是获得了“含弘贞靖”之银印,与六朝重臣蹇义平起平坐的大明肱骨。只是可惜,在领赏归家之后,这位为大明“抠”了一生的贤臣合上了双眼。

《明史》称赞,五朝“吏治修明,民风和乐”,正是因为重用了夏原吉。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实现,亦是离不开夏原吉。夏原吉是不是“深爱”朱棣我们不得而知,但朱棣对他青眼相待自是无需多言。

相关推荐

​白莲教是怎样的组织?为何能存在那么久呢?

​白莲教是怎样的组织?为何能存在那么久呢?

188

白莲教是怎样的组织?为何能存在那么久呢?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122

匈奴与西汉对峙期间,匈奴面临着哪些困难? 秦末汉初,游牧民族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201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会跟着将军造反 古代将军造反时,士兵会听将军的还是会效忠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185

揭秘女真族与满族之间的历史谜团 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人们对于满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满族的起源和演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116

西晋“八王之乱”的历史影响 “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晋惠帝时期的一场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这场动乱先后长达16年之久,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永嘉之乱”导致...

​部编初中历史之唐史(本纪)

87

部编初中历史之唐史(本纪) 唐高祖本纪 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代隋称帝,国号大唐,定都长安。 唐太宗本纪 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626年,李世民即...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107

历史上的2月14日:多事交织的重要节点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每一天都镌刻着独特的记忆,2月14日也不例外。这一天,既有改变世界格局的政治大事,也有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突破,还...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119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科技和思想传播的桥梁。本文将探讨丝绸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