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说到三国时期东吴这边的事情,我们有的时候还是忽略了,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寻的,那就是其实东吴政权建立起来是由孙策奠基的,但是最后孙策把位置传给了孙权了,但是孙策自己是有儿子的呀,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事情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孙策被刺客袭击受伤后,医生告诉他静养一百天后可痊愈,期间千万不要动怒。有一日,孙策让左右拿过铜镜,对着镜子查看自己的伤势。镜中出现了一张丑陋可怕的脸!原本英俊潇洒的脸庞,因为箭伤的缘故,看上去是那么的狰狞!孙策顿时感觉悲愤异常,霎那间万念俱焚。那时候也没有整形医院,这样子出门,让注重外貌的孙策情何以堪!

经过这一番折腾,孙策伤势变重了。伤口化脓无法愈合,孙策经常会疼得昏迷,生命垂危。其实外貌和建功立业没有必然联系。大乔此时已经生下一子,取名孙绍。她每天陪伴在孙策身边照顾他,看到孙策病势日渐沉重,心痛不已,经常偷偷流泪。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孙策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

江东之主孙策遇刺重伤,生死未卜。江东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孙策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他一方面传书给周瑜,让他火速从巴丘返回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叫来张昭准备遗嘱。

为了稳定军心,暂时在军中封锁消息。因此军队之中那些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卒都未曾知晓这一重大变故。目前了解这一事件的,除了孙策本人及夫人大乔、长史张昭以及宿将程普、韩当等少数核心人员而已。

江东此时此刻面临巨大的危机。据悉,周瑜正闻讯率大军从巴丘赶来,意图尚不明确。太史慈则需抵御蠢蠢欲动的刘磐。孙氏宗亲方面,孙策的舅舅昊景在丹杨,叔父孙静远在会稽,堂兄孙贲在豫章,堂弟孙辅在庐陵,这几个人都不宜轻动。孙权倒是已经抵达,可是他在军中的威望显然不如他的弟弟孙翊。

这时候,大家不得不面对一个最沉重同时也是最敏感的话题——万一孙策伤势严重,不治而终的话,将由谁来继承孙策,全面主持江东军政大权,成为江东新的主人。为了稳定军心,必须解决继承人问题。若孙策伤势痊愈,则万事大吉,若孙策不幸去逝,则继承人就可接任,主持大局,稳定局面。

孙坚当年三十七岁就马革裹尸,留下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当时,长子孙策十七岁。孙策秉承父志,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拥有了江东六郡。孙策一边打仗,一边生儿育女,陆续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可是,现如今,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尚在襁褓之中,最年长的女儿也不过四五岁。

继承人选择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父业子承,拥立孙绍。这个接班人方案就是拥立孙策之子孙绍为江东之主,再由孙策一班老臣在一旁辅佐。其中,张昭便是最好的辅佐大臣之一。当然,周瑜等人也在辅佐大臣之列。孙绍是孙策唯一的儿子,父业子承,合乎法理,理所当然。但是,该方案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在这汉末乱世,弱肉强食,唯强者是瞻,江东让一个幼弱小儿做领袖,恐怕军心难以稳定,人心容易离散,难逃土崩瓦解的结局。

第二个方案:弟承兄业,拥立孙策之弟。这个接班人方案就是从孙策的三个弟弟之中选择一人继承孙策之位。孙策有三个弟弟。孙匡年龄太小,又与曹氏结亲,显然不适合做江东之主。孙翊骁悍果烈,有兄孙策之风采,看来是最佳的继承人选。而且孙策本人也对孙翊这个弟弟格外青睐,寄予厚望。孙权也不错,很早就随兄长左右,性格比较温和,也颇得孙策欣赏。另外,孙权的优势是年龄在兄弟之中最长,相对最成熟。按照传统,庶生子孙朗是不参与继承的。

在第二个方案中,不论是选择孙权还是选择孙翊,该继承方案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将来孙策之子孙绍长大之后又该如何安排。

解铃还须系铃人。到底由谁继承,还需要孙策自己来决定。

孙策已经病入膏肓了,最后的时刻快到了!孙策在临终之前,把重臣张昭等人召到床前。这个时候,周瑜还不在孙策身边。张昭泪流满面地走到孙策的病榻前。

孙策用虚弱无力的手拉着张昭的手说:“我本来想要和您一起干大事,可惜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遇到了这样的事,也许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张昭听了,哽咽的无法说话。孙策对他的知遇之恩,他深为感动,本想要竭尽忠诚,报答孙策,没想到现在就要永别了。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孙策首先嘱咐张昭说:“现在天下正乱,如果据有吴、越之众,保有三江之固,足以抗衡中原,进而兼取天下。”在这里,“三江”是指吴淞江、钱塘江和浦阳江。

孙策接着说:“诸位,我决定,继承江东之位者为吾弟……”闻听此言,大家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看来孙策准备由弟弟来接掌江东权柄。但新的疑问又出来了。到底那个弟弟能堪大用。人们心里纷纷猜想,三弟孙翊与兄长孙策性格最像,最有可能成为江东新的主人。然而,从孙策口中所说的名字,不是众望所归的三弟孙翊,却是二弟——孙权孙仲谋!

孙策接着用微弱的声音说:“您和公瑾是我最信赖的人,我死后,请你们要好好辅佐我二弟仲谋!”孙策眼睛满含希望,张昭闻言含泪点头。孙策又郑重地向大家说:“如果仲谋才德难当此大任,您们可以取代他,自己为江东之主吧!让他和我的家人一起回到家乡,过个普通人的平静生活就行了。我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张昭听完泪如雨下!孙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工作,张昭、周瑜等人可以取而代之。孙策说这些话的意思,表面上是想安抚一下张昭等一帮重臣,稳定人心,但其真实想法应该是希望这帮重臣能够继续辅佐孙权。张昭在江东集团中地位显赫,周瑜也是一代英才,倘若孙权庸碌无能,则张昭、周瑜等人,必不能安心与其下。

然后,孙策把弟弟孙权叫到身边,让张昭取出朝廷颁发的吴侯印信缓带。孙策颤抖着双手,亲自将上自己吴侯、讨逆将军的印绶,佩戴到孙权的身上。孙权看大家还有些疑惑,就当着大家的面,指着孙权对大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弟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各尽其心,保有江东,我不如弟。弟自珍重吧!”孙权听兄之言,顿时泪如雨下!

应该说,选择二弟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是孙策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孙策之所以选择成熟稳健的二弟孙权接班,主要是看重孙权的个性与父亲和自己有明显不同。孙策认为,惟有孙权才能避免孙氏家族悲剧重演。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难以改变的。孙坚、孙策父子英年早逝的悲剧,都与其个性密切相关。当年,因为勇猛而轻躁,孙坚在荆州与刘表的战事中陷入埋伏,身死岘山。同样因为勇猛而轻躁,孙策在随时可以北进逐鹿中原之际,却随意游猎,单枪匹马,陷入刺客的陷阱之中,重伤身死。若是一位先锋官,不顾生死,冲锋陷阵,人们会称赞其为英勇无敌,猛如虎狮。因为冲锋陷阵是先锋官的本职所在。但若一军之主也这么干,不仅将自己送入险境,而且也等于是送给敌人一次一击成功的绝妙机会。

孙策想到:三个兄弟之中,孙匡年纪还小,孙翊的个性,几乎与孙坚、孙策自己如出一辙,如果将江东大业托付给孙翊,恐怕悲剧又将重演。孙策不是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儿子孙绍。孙绍年龄固然幼小,但也可以由张昭、周瑜等重臣辅佐。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这个想法。现在是一个乱世,一个幼主驾驭一个尚未稳固的江东,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太大。况且幼主长大之后,与强大的辅臣一旦不能融洽相处,必然也会产生主辅之间的内讧,这将导致江东的毁灭。

孙权个性沉稳,再加上年龄的优势,就使其成为驾驭江东的最佳人选。但是,孙策认为二弟孙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武略上的不足。孙权缺乏父兄横扫中原的勇气与战略能力。至于将来孙权愿意不愿意将江东交还给兄长孙策自己的儿子孙绍手里,那还要看以后形势的发展。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先把眼前的危机度过再说。只要江东在孙家人手里掌握就行。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孙策选择接班人采取了第二个方案——弟承兄业,拥立孙策之弟。孙策的三弟孙翊和他性格非常相似,作战勇敢,可是孙策偏偏把继承人交给了二弟孙权。孙策乃是汉末枭雄,他死后选取弟弟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其实还是另有隐情的。

事实上,孙策曾在临死时向众人交代了原因,但这是给别人看的。事实上将江东交给孙权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孙策从十七岁开始起兵,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统一了江东。孙氏统治江东的时间太短。孙策明白,如果自己一死,江东内部必然不稳。孙策选择孙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在他死后江东内部发生分裂。表面看来,江东蒸蒸日上,如花团锦簇一般。事实上,暗流涌动,让人防不胜防。孙氏集团与江东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孙家虽然祖籍是江东富春人士,但是孙氏发迹并不在江东。孙家父子起初都曾效力于袁术,而袁术成为公然悖逆汉室自立为帝的叛臣贼子。在当时人人都还寄希望于匡扶汉室的时期,袁术就是公认的汉贼,那他的爪牙便也是贼子了。所以,孙策刚立足江东时,由于纪律比较严明,颇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是却受到了江东士族最激烈的抵抗。为了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孙策对许多不服从的世家大族采取了野蛮的屠杀政策。

孙策对付江东士族的这一政策,使得他结怨不少,最后竟然命丧于刺客之手。但是,孙策毕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孙策心里非常明白,要真正统一江东,就必须巩固自己的势力。要巩固自己的势力,首先要消除反对自己的势力。孙策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可不是一般的军事统帅。能够让孙吴迅速之间崛起,说明这个人能力不同一般。孙策奠定东吴的基业,一方面是父亲孙坚留下的余部,让他有打下江山的基础。另一方面,孙策本人骁勇果敢,而且善于用人,很快就招揽了一批人才辅佐他。所以,当他去世时,他留给孙权的是一个拥有江东六郡,有战将、有幕僚的初具规模的诸侯大国。这为孙权建立东吴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孙策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

相关推荐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

131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 朱元璋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位评价褒贬不一的皇帝,不过他能从一介布衣做到明朝开国皇帝,足以证明了他的伟大。朱元璋有着很强的领导力,在一个团队中...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146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说到道光萧条大家应该没多少人知道的,但是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嘿嘿,而且就在清朝,看名字就是在道光年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93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三国中武将中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都分别有谁?三国真正鼎立,不以曹丕称帝区分,以地盘来讲,其实从汉中之战来讲可以说已经是只剩三家独大了...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86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件事情,一直被当作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后世人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觉得,王莽篡汉是违背了汉朝宗室的意愿,自己强行篡权建...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74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的战争的一些情况,也还是比较有意思,很多人想知道宋朝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对于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181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说起西安事变,相信大家对这段历史不会陌生了,上学期间历史课上有专门的讲述这段历史。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成就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另一个则是杨虎城...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177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若是过去还能够重来,获取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就完全改变了,那么公元1521年可能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明朝水师在珠江口的那场惨胜,却让任...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80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元顺帝逃亡回了漠北草原。游牧经济无法支撑起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的大一统帝国,同时蒙古贵族对于黄金家族的离心...

​汉成帝与赵飞燕介绍 赵飞燕的诗句赏析

​汉成帝与赵飞燕介绍 赵飞燕的诗句赏析

85

汉成帝与赵飞燕介绍 赵飞燕的诗句赏析 说起赵飞燕,不得不提的就是汉成帝。而赵飞燕能成为人尽皆知的红颜祸水,也离不开汉成帝。说起汉成帝与赵飞燕的渊源,还得从俩人第一次...

​马陵之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结局

​马陵之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结局

101

马陵之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结局 战国初期,魏国历经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经营,国势日强、兵威日盛,逐成战国初期霸主。然而,魏国的强大却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戒备,孙膑出逃齐...

​澶渊之战辽朝为什么求和?

​澶渊之战辽朝为什么求和?

181

澶渊之战辽朝为什么求和? 澶渊之盟 发动战争的目的是隐藏在辽朝当权者心中的事情,自然不会在史料中得到明确记载,要知道这一目的,就必须从其战前战后的行为上入手分析。而...

​宋朝被人欺负300多年,到底是因为谁?

​宋朝被人欺负300多年,到底是因为谁?

107

宋朝被人欺负300多年,到底是因为谁? 说到宋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比较繁荣兴盛的一个朝代了,在宋朝,人们的衣食住行非常的富裕,但是,在军事外交...

​新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

​新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

102

新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 新红楼梦香菱 《红楼梦》这部小说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因为这部小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所以《红楼梦》经常被人改编后搬上银幕,以期能让...

​韩剧《奇皇后》抹黑元顺帝 元顺帝真的不识字吗

​韩剧《奇皇后》抹黑元顺帝 元顺帝真的不识字吗

160

韩剧《奇皇后》抹黑元顺帝 元顺帝真的不识字吗 元顺帝不识字 在韩国电视剧《奇皇后》中元顺皇帝是不识字的,可是真实的元顺皇帝真的不识字吗?元顺帝是元明帝的儿子,好歹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