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历史教科书称朱棣为头号反派,他到底对蒙古做了什么?

蒙古国历史教科书称朱棣为头号反派,他到底对蒙古做了什么?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迁都北京,奠定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派遣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加强了中外交流;编撰《永乐大典》,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在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里,朱棣却被描绘成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 头号反派。

蒙古国教科书将朱棣视为 “恶贼”,称他对蒙古实行 “灭国思想的恐怖统治”。这种观点认为,按照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明朝旨在通过制造蒙古的内部分裂来削弱蒙古人,而朱棣就是这一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他不断攻打蒙古,分化甚至瓜分蒙古各部,被认为是造成蒙古民族碎片化严重分裂的罪魁祸首 ,是导致蒙古衰落的关键人物。

朱棣到底做了什么事让现如今的蒙古国都“深恶痛绝”?

在军事方面,朱棣五次亲征蒙古,这在蒙古教科书里被描述为纯粹的侵略行为。这些军事行动被视为对蒙古的恶意攻击,严重破坏了蒙古的和平与稳定。书中强调,朱棣的目的并非是维护边境安全或者追求正义,而是出于扩张和打压蒙古的野心。

在经济上,蒙古教科书指责朱棣限制对蒙古开放的交易马匹等物资的互市,认为这是一种极其阴毒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明朝严重破坏了蒙古的马群结构,而马在蒙古的军事和生活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这一举措被视为深深地瓦解了蒙古的国防 ,是对蒙古经济和军事的双重打击。

五征漠北:

面对蒙古各部的威胁,朱棣即位初期,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一面与蒙古各部修好,封部落酋长为王,赐予金银、布帛、粮食等物品,试图维持边境的和平;另一面则加强边防建设,积极练兵备战,以防蒙古的突然袭击。然而,鞑靼部的统治者本雅失里却对明朝抱不友好态度,1409 年,他甚至杀死了朱棣派去的使者郭骥 ,这彻底激怒了朱棣。

1410 年,朱棣亲率 50 万大军进行第一次北伐。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 )流域,得知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鲁台则向东逃。朱棣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随后,又挥师向东攻击阿鲁台,双方在斡难河东北方向交战,阿鲁台坠马逃遁 。此役,鞑靼部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不得不向明朝称臣纳贡,接受朱棣赐予的封号。

第一次北伐后,瓦剌部趁机迅速发展壮大,对明朝边境构成了新的威胁。1414 年,朱棣再次亲征,目标直指瓦剌。明军在忽兰忽失温与瓦剌军展开激战,瓦剌军 3 万之众,依托山势,分三路阻抗。朱棣派骑兵冲击,引诱敌兵离开山势,随后命柳升发炮轰击,自己也亲率铁骑杀入敌阵。经过一番苦战,瓦剌军败退,明军乘势追击,杀敌数千 。此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但明军也伤亡惨重。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朱棣又进行了三次北伐。然而,随着鞑靼和瓦剌势力的此消彼长,以及蒙古草原广袤无垠的地理环境,后三次北伐并没有取得像前两次那样显著的战果。1424 年,朱棣在第五次北伐班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分裂蒙古

从历史事实来看,朱棣的北伐行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蒙古内部的分裂。但这并非是他的主观意愿,而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下的必然结果。蒙古各部在元朝灭亡后,本就矛盾重重,为了争夺草原的统治权,时常相互攻伐。朱棣的北伐,只是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使得蒙古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

朱棣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蒙古对明朝边境的威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在那个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任由蒙古势力发展壮大,明朝的北方边境将永无宁日。朱棣的北伐行动,有效地打击了蒙古各部的势力,使得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为明朝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方面,朱棣限制互市的举措,也并非是针对蒙古的恶意打压。互市作为一种贸易形式,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互市,更多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的考虑,防止蒙古通过贸易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从而增强其军事力量。而且,这种限制并非是永久性的,在蒙古各部表示臣服、遵守明朝规定后,互市往往会重新开放。

限制互市:“阴毒手段”

在蒙古教科书里,朱棣限制互市被视为 “阴毒手段”,严重破坏了蒙古的马群结构,瓦解了蒙古的国防 。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举措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多面的影响。

明朝限制互市的原因

朱棣在边防宣府、大同一带设立卫所,中断与蒙古各部的互市贸易,有着明确的战略目的。在当时,蒙古各部虽然已经分裂,但依然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对明朝的北方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互市,蒙古各部能够获得大量的物资,包括铁器、粮食、布匹等,这些物资对于提升蒙古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任由互市发展,蒙古各部很可能会利用这些物资逐渐做大做强,对明朝构成更大的威胁。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朱棣的这一举措是为了限制蒙古的发展,维护明朝的边境安全。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更是如此。蒙古以骑兵见长,马匹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军事力量的强弱。朱棣限制互市中的马匹交易,就是为了从源头上削弱蒙古的军事能力,防止其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限制互市的实际影响

不可否认,限制互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蒙古的马群结构和军事能力。由于无法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获得足够的马匹,蒙古的骑兵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棣的这一举措就是 “阴毒手段”。从另一个角度看,限制互市也促使蒙古一些部落开始寻求其他的发展途径。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他们不得不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或者发展自身的农业和手工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发展。

限制互市也引发了一些后续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庚戌之变”。1550 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 “贡市” 不遂,发动战争,率军围困北京达三天之久 。这一事件虽然表面上是因为互市问题引发的,但深层次的原因是蒙古与明朝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俺答汗希望通过战争迫使明朝开放互市,以满足蒙古对物资的需求。这一事件也表明,限制互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明朝与蒙古之间的矛盾,反而可能会激化矛盾,引发战争。

蒙古衰落:朱棣“背大锅”

内部因素

蒙古自身的内部因素,是其衰落的重要根源。从政治体制上看,蒙古长期处于游牧部落联盟的状态,政治结构松散,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各个部落之间,虽然在名义上可能尊奉某个大汗,但实际上各自为政,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这种政治体制使得蒙古在面对外部挑战时,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力量。例如,在明朝北伐期间,鞑靼和瓦剌之间不仅没有相互支援,反而时常相互攻杀,消耗了自身的实力。

经济结构的单一,也是蒙古衰落的重要原因。蒙古以游牧经济为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如旱灾、雪灾等,牲畜大量死亡,经济就会遭受重创。而且,单一的游牧经济无法提供多样化的物资,这使得蒙古在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中原王朝进行贸易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当贸易受到限制时,蒙古的物资短缺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进一步影响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外部因素

除了朱棣的北伐和限制互市外,还有诸多外部因素对蒙古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整体的边防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明朝初期,除了朱棣的北伐外,还在北方边境设立了众多卫所,构建了严密的边防体系。这些卫所不仅驻扎了大量军队,还实行屯田制度,既保证了军队的物资供应,又增强了边防的稳定性。这种长期的军事压力,使得蒙古在与明朝的对抗中,逐渐处于下风。

蒙古与周边其他势力的关系,也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蒙古的西部,存在着帖木儿帝国等强大势力。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地区崛起后,不断向外扩张,与蒙古诸部发生了多次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消耗了蒙古的实力,还使得蒙古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蒙古的衰落是多种内外部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地归咎于朱棣。朱棣的北伐和限制互市等举措,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蒙古的困境,而蒙古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与周边其他势力的复杂关系,才是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蒙古国教科书观点的根源

蒙古国教科书将朱棣描述为 “恶贼”,背后有着复杂的民族情感因素。蒙古民族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其版图之辽阔、影响力之深远,在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辉煌历史,成为了蒙古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来源,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认同感。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帝国逐渐衰落,蒙古民族也经历了诸多挫折和磨难。到了明朝时期,蒙古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明朝的对抗中,屡屡处于下风。这种历史的落差,使得蒙古民族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对曾经强大的渴望和对衰落现状的不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的看法。

在近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蒙古国需要塑造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和国家形象。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对历史进行选择性解读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手段。将朱棣描述为 “恶贼”,可以强化蒙古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苦难,激发民众对民族的同情和对敌人的仇恨,从而使民众更加团结,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相关推荐

​NBA历史77大球星——天勾贾巴尔

​NBA历史77大球星——天勾贾巴尔

141

NBA历史77大球星——天勾贾巴尔 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Kareem Abdul-Jabbar),原名小费迪南德·刘易斯·阿辛多尔(Ferdinand Lewis Alcindor,Jr.), 1947年4月1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前美国职业...

​失落的历史——李氏朝鲜王后:闵妃(终极篇)

​失落的历史——李氏朝鲜王后:闵妃(终极篇)

62

失落的历史——李氏朝鲜王后:闵妃(终极篇) 1882年8月20日,大清提督吴长庆率领着5艘大清军舰由登州驰往朝鲜的仁川。在这5艘军舰上,乘载着大清国的3000淮军。还有日后赫赫有名...

​历史上的2月2日

175

历史上的2月2日 历史上的2月2日,国内外发生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这些事件的概述及评论: 国内事件 1.496年2月2日:北魏改拓跋姓为元氏 北魏孝文帝为了推进汉化...

​动乱的南北朝历史

​动乱的南北朝历史

140

动乱的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这一时期,南方和北方分别建立了多个政权,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86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厂回族自治县位于北京正东,隶属河北省廊坊市,是京津间河北的一块飞地,是一个小而美、富而强,生态环境好,民族团结和谐的美丽小...

​历史领域(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简述)

​历史领域(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简述)

93

历史领域(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简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是不能没有英雄的——寄语 星空下的我al 各位早上好,小丁同学又来了。 今天的历史领域简述我想记录和分享一些名人,小...

​浅论、日本幕府政治的历史

​浅论、日本幕府政治的历史

85

浅论、日本幕府政治的历史 文 |名锤青史 编辑 | 名锤青史 前言 日本幕府政治是指从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日本第一代幕府将军,到1868年明治维新,幕府政治结束的这段历史时期。在这个...

​西方哲学历史之美古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历史之美古希腊哲学

152

西方哲学历史之美古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历史之美古希腊哲学 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亦称古希腊罗马哲学,...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于右任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于右任

141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

​历史的记忆61:阿古柏其人其事

​历史的记忆61:阿古柏其人其事

113

历史的记忆61:阿古柏其人其事 如果按照我国现在的民族划分,阿古柏应该是塔吉克(族)人。他1820年出生于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的匹斯坎特(今属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他的父...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99

北洋水师:历史与传说 今天咱们谈谈有关北洋水师的历史与传说。 所谓「北洋」,本来是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宋朝。指的就是大致今天的山东、河北、辽宁,以及朝鲜半岛所围合...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158

热帖:渭南瑞泉中学的渊源与历史 渭南市瑞泉中学系陕西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瑞泉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180

天上七仙女们的历史故事 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里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78

「滨州百名历史人物」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又取字漱溟,是元朝皇族后裔,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一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