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是个什么级别的将军职位?历史上出现过哪些伏波将军?
一说起伏波将军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援了,大名鼎鼎的马媛留下千古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那么伏波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到底是重号将军还是杂牌将军?又有哪些人任过此职呢?他们结局又怎样?
伏波将军是古代将军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付伏波将军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战国时,各国多以卿、大夫领军。秦置将军,掌征伐战斗,往往事讫即罢。汉初承秦制,虽设将军,但不常置。至汉武帝时,战事频仍,将军广置,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及众多的杂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杂号将军中之一。
伏波将军只是鉴于个人能力的的称号。第一位出任伏波将军的即汉武帝时候的路博德,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第三位荣任伏波将军的是汉末建安时候的陈登,继陈登之后,建安时期还有一位伏波将军,那便是曹魏的夏侯惇,曹魏立国后,还任命过四位伏波将军:满宠、甄像、孙礼、卢钦。任期最长的伏波将军是西晋的孙秀。晋代另外还有伏波将军三人。著名的炼丹术士 葛洪 另外两位伏波将军,则都是晋军都督陶侃手下的属将.最后的伏波将军是南朝陈代的王飞禽。
路博德
第一位出任伏波将军的即汉武帝时候的路博德。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发动叛乱,杀害汉朝使节和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武帝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船队十万人会师番禺,次年冬,叛乱荡平,汉朝在南越地区开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等九郡。终西汉王朝两百余年,伏波将军仅此一人。路博德后来因犯事削爵贬官,以强弩都尉终。
马援
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郡雒将之女徵则、徵贰聚众造反,攻取郡县,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群起响应。徵则等占据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阯。军至合浦,段志即病亡,马援并统其军,经一年多浴血奋战,至十九年春,全歼徵则、徵贰,捷报传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扫除叛军余党残部,岭表肃清。马援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建武二十年秋,马援率部凯旋,朝野故旧纷纷前往庆贺,马援了无得意之情,说:“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随后又领命挥师出雁门。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人前往征讨,竟遭全军覆没;次年,朝廷再派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率军前往,又连吃败仗;于是马援主动请缨。光武帝怜其年老,不许。马援非常激动,像战国时老将廉颇那样,当场披甲上马,一展雄姿。光武帝十分赞赏,令他率兵四万平蛮。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终未马革裹尸还。令人叹息不已。
马援在东汉时代早期对外族的抵御的功劳是整个汉朝人们的都不敢忘记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的时候路过马援庙也去拜过,愿马伏波保佑自己南征凯旋。
陈登
第三位荣任伏波将军的是汉末建安时候的陈登。陈登是广陵一带的豪强,其父亲为东汉名士陈圭。曹操为对付吕布,任陈登为广陵太守。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被杀,陈登因功加拜伏波将军。建安五年夏,孙策以兵围陈登于广陵之匡奇城,属下纷纷请求陈登弃城逃跑,陈登断然拒绝说:“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于是闭城设计,发动夜袭,大败孙策军。
夏侯惇
继陈登之后,建安时期还有一位伏波将军,那便是曹魏的夏侯惇。由于曹操与夏侯家有血缘关系,故夏侯惇在曹军中倍受亲信。建安九年,曹操扫平河北,夏侯惇以功迁伏波将军,并继续担任河南尹(太守)。至建安二十四年拜为前将军止,夏侯惇连任伏波将军十五年,比马伏波长一倍。
曹魏立国后,还任命过四位伏波将军:满宠、甄像、孙礼、卢钦。其中甄像是魏明帝曹叡之母甄后的亲侄子。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曹叡派他以伏波将军的印信持节监诸将东征孙权,大军方至,而孙权已退,甄像返还复命,仍任射声校尉,前后才两三个月,大概是任期最短的伏波将军。
任期最长的伏波将军是西晋的孙秀。孙秀本是吴主孙权四弟孙匡的嫡孙,时任东吴前将军。孙皓上台后,猜忌宗室,残害忠良。孙秀既是宗室至亲,又手握重兵,驻守夏口重镇,孙皓有如芒刺在背。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孙皓让亲信何定率五千人往夏口打猎。孙秀闻讯大惊,连夜携带家小随从逃往晋朝。晋以孙秀为骠骑将军,封会稽公。十年后,一片降幡出石头,孙皓成了晋朝阶下囚,孙秀以亡国支庶,降为伏波将军,虽然将军府衙依旧开,却空有其名,已无军可领。如此以往,竟至二十余年,死而后已。
晋代另外还有伏波将军三人。著名的炼丹术士葛洪,年轻时参与平定石冰之乱,胜了一场小战,便得了个“伏波将军”的封号,才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并不把它当一回事,竟弃印寻师学炼丹去了,后来著有《抱朴子》等书,宣传他的神仙导养之法和炼制金丹之术。另外两位伏波将军,则都是晋军都督陶侃手下的属将,皆无可称述。
南北朝时代是个混乱的时代。对于伏波将军的任命也不例外。这段时期中,仅正史所载,有名姓可考的,领受过伏波将军称号的多达四十余人。其中拓跋氏的北魏魏任命最多,不下三十余人。这大概与北魏政权过分崇拜汉族政治文化密切相关。然而多则滥矣,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三十余人中,无一有影响者。
最后的伏波将军是南朝陈代的王飞禽。陈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正月,陈宣帝病故,太子陈叔宝尚未登基,太子次弟始兴王陈叔陵于宫中发难,持锉药刀袭杀太子,企图取而代之,未能得逞,于是仓惶逃窜。众追至街巷,将其刺倒在地。太监王飞禽也冲上前,拔刀朝倒地的陈叔陵连砍十数刀。事后论功行赏,王飞禽被封为伏波将军。
最有名的伏波将军是马媛,最早的被封为伏波将军的是路博德,他也是征战几十年,在汉武帝那种年代靠军功封侯的人是很难得的,路博德就是立功封侯的一位。后面光武帝要给马援封侯给的食邑非常多,马援拒绝说路博德征战沙场几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才得封侯,食邑才七百,我不能跟他比,把路博德当前辈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