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管鲍之交”,其中的细枝末节,历史老师都未必说述清楚
《春秋·左传》说到,齐国无道昏君,齐襄公胡作非为,国内叛乱,被叛军给杀死。齐国皇位处于悬空,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接班?有资格的候选人是齐襄公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此时全部流亡在外,而这两位在继承顺序上排名不分先后。
究竟谁来继承皇位?谁先赶回齐国,就是谁的。一场皇位之争,就成了一场现实版的马拉松大赛,也就引出了历史上两位大名鼎鼎的管仲以及其好友鲍叔牙,可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马拉松比赛和这两位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这里卖个关子。
1-管鲍童年
故事要从这两位的童年说起。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贵族家庭出身,两家的祖上是世交的,关系非常好,管仲和鲍叔牙是关系甚好的发小。然而世事难料,没过几年,管仲的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管仲就只能去街边摆摊,成了一名小摊贩,从天堂跌落人间,这样的境遇很惨,更惨的是曾经一起逍遥快活的小伙伴们,还跑来在伤口上撒盐,一个个都瞧不起他,嘲笑他,而鲍叔牙对他永远都是不离不弃。
家道中落 生活凄苦
为了帮助管仲脱贫,鲍叔牙主动提出一起合伙做生意,他投资管仲,一个有钱,一个有才,这笔生意是越做越红火,赚了不少钱。按理说,赚的钱应该对半分,管仲却拿了大头,只给了鲍叔牙一点零头。有人挑唆鲍叔牙,说管仲这人太不地道,简直是忘恩负义。没想到鲍叔牙却很大度,说管仲家里穷,还得供养老母亲,他多拿一点也是应该的,然而管仲这么干可不止一两次,而鲍叔牙也十分理解他这个朋友。
贪图利益 鲍叔牙为管仲开脱
后来,管仲开始找门路,投军,成了名小军官。可是每次一上战场,别的军官都是带头冲锋杀敌,而管仲却躲在队伍的后面,甚至干脆把盾牌一扔,直接临阵脱逃。上司领导也是忍无可忍就把管仲赶出军营,大家都觉得他是贪生怕死之辈。而鲍叔牙却为他开脱,说都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而是太孝顺,他得留着性命去照顾家里的老母亲。
最后管仲都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于是便和鲍叔牙结拜为同生共死之交,这也就衍生出了一个今天的成语“管鲍之交”,专门拿来形容友情深厚的生死兄弟。
生死结拜之后,这俩兄弟怎么就突然就发达了呢?
2-管鲍从政
原来齐襄公听说鲍叔牙贤能多才,就请他给自己的弟弟公子小白当师父。鲍叔牙拜谢完后,就问:“主公还有个弟弟公子纠,要不要也找个师父?”齐襄公问有何人可以推荐。
鲍叔牙成功向齐襄公成功推荐管仲,从此管仲结束了前半生的失业状态。本来一切都是岁月静好,师父也不过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书先生,但是随着齐襄公的恣意妄为,鲍叔牙和管仲开始担忧齐襄公迟早会出事儿,到时候必然祸及两位公子,没办法,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便带着自己的公子潜逃他乡。但是往哪儿逃?这俩人却有了分歧,管仲是主张往鲁国,鲍叔牙主张去举国,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了逃亡之路。
不久,齐国内乱,管仲和公子纠找到鲁国国君,请他派军队护送回国,日后必定重谢,鲁庄公满口答应。就在这时,鲍叔牙和小白也找到了举国国君,请求帮助,举国虽国力弱小,但国君很讲义气,也同意护送回国。
所以,谁是下一任齐国国君,这一场马拉松比赛拉开序幕,公子纠的在物质实力是更胜一筹,但公子小白有自己的优势,距离更近,路程更短,举国在今天山东的莒县,距离齐国都城临淄,也就是今天山东淄博,差不多是170多公里;鲁国的都城则是今天山东的曲阜市,到临淄,有250多公里。
因为距离上悬殊太大,鲁庄公急了,连忙问管仲如何是好,管仲让鲁庄公批精锐之士,快马加鞭前去截击,直取公子小白性命。鲁庄公当即同意,挑选了最精锐的人马,由管仲率领,昼夜兼程,追上举国军队,只见管仲一转身,抓起身边的弓箭抬手,就是一箭簇郑重公子小白的胸口。
公子小白一声惨叫,一口鲜血喷出,当场倒地,众人目瞪口呆,还没回过神儿来,只见管仲得意大笑一声,翻身上马,扬长而去。当众人终于清醒过来,鲍叔牙抱头痛哭,谁料地上的公子小白突然坐了起来,解释道刚才那箭射中了衣带钩,自己趁机咬破舌头糊弄管仲。
于是公子小白快马加鞭,先就到达了临淄,正式成为了齐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春秋时代,信息沟通传递非常滞后,没有手机和微信,所以齐桓公举国欢庆,公子纠那边对此却一无所知。可笑的是,他们都以为齐桓公已死,也在大肆庆祝,然而等到齐国境内,才知道公子小白已经登基,这下鲁庄公率先暴怒,纠责于管仲, 管仲自己也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何公子小白会死而复生。
鲁庄公是个狠角色,认为不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于是他带兵直奔齐国首都临淄,跟齐桓公直接兵戎相见,大动干戈,双方交手,鲁军大败。鲁庄公、公子纠和管仲等人狼狈地逃回,齐军一路追到鲁国境内。
鲁庄公偷鸡不成蚀把米,正在懊恼,谁料齐桓公突然派人来,要求鲁庄公杀死公子纠,并交出管仲,否则后果自负,败军之将又是兵临城下,鲁庄公只能照做,杀了公子纠,打算把管仲送给齐国,
谁想到半途当中出了差子,有人觐见鲁庄公,说管仲绝不能交给齐国,此人是天下奇才,万一为齐国重用,对鲁国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或是就把他留在鲁国,或是把他直接杀了,最后鲁庄公权衡利弊,认为不能便宜了齐国,就打算把管仲给杀了。一听说鲁庄公要杀管仲,鲍叔牙急了,八百里加急给鲁庄公修书一封,
与其说是劝告,不如说是警告,信中大概意思是,齐桓公对公子纠和管仲恨之入骨,打算亲手了结他兄长,但弟弟杀哥哥余力不合适,所以才劳烦您动手,至于管仲,其后准备亲自去他性命,不劳烦鲁国多此一举。鲁庄公读完信后,既然知道管仲也是活不成了,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就把管仲押送去齐国。
管仲这一路上,内心绝望,心如死灰,不料眼前却冒出了那张熟悉的面孔——鲍叔牙,鲍叔牙二话不说就打开了囚车,把管仲接到了自己家中,随后便火急火燎地进宫,向齐桓公要推荐管仲,齐桓公想到那个曾经朝自己胸口射了一箭的管仲,立即就火冒三丈。
鲍叔牙淡定地接着劝说道“主公,这就是您的不对,管仲杀您是他分内工作,可您要杀他确实要报私仇,这性质是不一样的,那时候我们和公子纠胜负未分,管仲用箭射你,不是出于个人恩怨”。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齐桓公也就同意不杀管仲,打算随便给管仲安排个官当,可是鲍叔牙又说道“如果主公要想富国强兵争霸天下,那您非得重用管仲不可”。这话把齐桓公给怔住了,很想看看管仲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03-管登历史
于是春秋第一政治家登场,历史上最长的面试也莫过如此,面试多长时间呢?一共历经三天三夜。
管仲从各方面分析如何让齐桓公成就霸业当天下霸主。首先从如何改变齐国目前人才选拔的禁锢机制,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如何搞好经济建设,如何搞好教育,管仲说了一句名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才能谈素质教育。针对如何发展经济,管仲说要刺激消费,让货币流动起来,国家把控经济命脉,比如制盐业等。把利益收给国库,还能通过价格控制来稳定市场。谈到制度与法律建设,管仲说“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意思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最后,管仲总结要想治理好国家,核心是四个方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礼义廉耻”。
这场超长的君臣面试结束之后,齐桓公授予管仲为国相,春秋第一政治家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管仲的天才改革,齐国国富民强。库充实,经济实力高速增长,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为齐桓公的称霸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