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辈子顾虑重重,曹丕为何就敢篡位?

曹操一辈子顾虑重重,曹丕为何就敢篡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汉丞相曹操一生,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世人称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无论如何,他终究是没有坐上那张一步之遥的龙椅,戴上唾手可得的皇冠。而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却迫不及待逼汉献帝让位,取而代之。这奇怪么?难道曹操的赫赫武功,一辈子尚且顾虑重重,不敢篡窃皇位,曹丕又有何德何能,反而有勇气决然踏出那一步,取四百年汉室代之呢?

可以对比三列历史人物:

第一列:曹操、司马师司马昭、宇文泰、高欢高澄;

这类人物虽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权臣,但终身止于臣位;死后方得继承者追封为帝。

第二列:曹丕、司马炎、宇文觉、高洋;

这类人物在短暂接任权臣角色后,很快易代改朝,成为新王朝的开创者。

第三列: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

这类人物则在自己有生之年,便顺利实现从权臣而为新朝天子的过渡。

image.png

曹操不称帝,曹操一死,曹丕马上称帝了。

司马师不称帝、司马昭不称帝,司马昭一死,司马炎马上称帝了。

宇文泰不称帝,他一死,他儿子宇文觉马上称帝了。

高欢不称帝,高澄不称帝,高澄一死,高洋马上称帝了。

论能力,论威望,论权力巩固程度,曹丕肯定比不了曹操,司马炎肯定比不了司马昭司马师,

宇文泰是西魏政权实际建立者,他死后,其子宇文觉年纪尚幼,被堂兄宇文护拿来做个招牌;和父亲相比,威望功业差如云泥;

高欢是东魏政权实际建立者,他长子高澄,十四岁起便做为他的代理人,入邺都执政多年;自幼便被轻视,在人前表现庸碌守拙的高洋与父兄相比,同样万不能及。

image.png

第一列的曹操们之所以活着的时候不称帝,仅仅是因为自身优势太大,大可缓缓图之;若非天不假年,他们一样会像杨坚李渊等人一样。从来不是不想改朝换代,而仅仅是人寿有限,来不及罢了。

别只记得曹操公然自称的“大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志,也要看看曹操对自己人夏侯惇说的心里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一步步变成魏公、魏王,自然是曹操自己野心膨胀,可为人者又怎能不为自己子孙家族的身家性命计?

“衣带诏”事件后,都已经和汉献帝刘协彻底破脸了,若不着手取汉代之,难道让曹氏一族如霍光一般被诛灭满门么?就算对大汉王朝再有感情和留恋,曹操也绝不会情愿自己的子孙如霍光家族一般死无遗类的。哪怕换了任何人在他的立场都不会。

曹丕司马炎们之所以迫不及待称帝,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如何比父辈强,形势比父辈更好,正因为他们只是新继任不久的权臣二代,能力威望不及父辈,势力基础不如父辈,所以他们才需要尽快称帝,正是为了确定易代事实,彻底杜绝皇权旧势力反扑的幻想,同时也和本集团重臣们定下不可动摇的君臣名分。

北齐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君臣对其母亲娄昭君的对答,恰恰揭示了第二列诸人实行皇朝易代的本质:正因为高洋威望远不及其父其兄,所以他才要顶着众多元老勋贵反对,靠大军威慑强行建立新朝,造成不可挽回的既定事实。

曹操无需天子名义,他也一样终身是大汉帝国大部分疆域的实际控制者;可是曹丕如果不篡位易代,却绝没有信心如其父王那般,仅仅靠魏王和丞相名义便统摄全国了。

徐州臧霸别部和青州军的鸣鼓哗变事件,其弟曹彰的问玺试探事件,皆说明了这点。甚至敌对势力刘备诸葛亮们一直所期盼的“天下大变”,也多半是以曹操寿终后、曹魏控制区域极可能大规模动乱为前提。

image.png

所以说,曹操有足够底气和回旋余地,当然不必急于取汉而代之,曹丕篡位则是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统治基础相对于其父实在薄弱,因此除尽快取得天子之位外,别无选择。

事实证明曹丕赌赢了,并以南征东吴为名,抚平之前半独立的青徐二州。在名正言顺的天子御驾亲征下,原就野心平平的臧霸等青徐诸豪将,根本无力抗拒,拱手交权,入朝养老。整个曹魏治下九州实现真正的一统。

历代权臣篡位的关键,并不在于能拓展什么权柄,这些已经通过摄行皇权得到了,而就在于逼迫朝堂百官做这样的正式站队,交上不能后悔不可收回的投名状。

毕竟历史无数次证明,打倒一个哪怕是新莽那样的王朝,也永远比打倒一个霍光、窦宪这样的权臣家族要困难无数倍。

所以就算是武则天这么一个在男权社会中可说千古奇葩的女性君主,她的权力巩固程度都要远远超过霍光那样的权臣,只因为大唐百官承认了她是新天子,对她宣誓效忠了,就自觉去会与那些反对她的人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比起自己变成乱臣贼子、子孙死无遗类的风险,高居九重的天子是男是女实在不值一提。

曹操至死也没有迈出称帝那一步,他把这最后的一哆嗦让给他儿子来完成。至于原因,归结几点:

其一,孙权在曹操面前劝说他称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现状,解除刘备的威胁而阴奉阳违。曹操一生小心谨慎,自然不想轻易上当。

其二,从当时的政治情况来看,如果贸然称帝,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继续维持汉献帝的招牌,才能更好的安抚汉室。

其三,曹操在建安十五年来时,一直声称自己绝对对汉室皇位有所企图,这种话说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如果贸然的称帝,来否定自己,可能对自己的名称不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虽然后来人给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家曹操是实际的人,大权在手,天下我有。权在,虚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再说,时机成熟之时,他已经是老人家,还折腾啥。

公元216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不久,曹操把三个女儿一齐送给了汉献帝。

曹操的这个举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为他真没必要这么做。

以他现在的地位,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没人在他上边。

至于是什么原因,只有曹操自己知道。

唯一能说得过去的解释是,我做不成皇帝,就让我的女儿母仪天下,做皇后。

如果真是这样的理由,就有点可笑,更多的是可悲了。

相关推荐

​高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俅是一个怎样的人?

70

高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俅并非是《水浒传》中虚构的人物,而是在北宋末年真实存在的权臣。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高俅身为太尉,但史书对于他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就连一本列传都没...

​明代首辅刘吉为什么被戏称刘棉花

​明代首辅刘吉为什么被戏称刘棉花

139

明代首辅刘吉为什么被戏称刘棉花 刘吉曾在明朝担任内阁首辅一职,后人称其刘棉花。因为刘吉在职期间经常遭到弹劾,但每次都能不丢官位,也没有阻挡他的升迁之路,反倒是弹劾他...

​汉景帝为什么要饿死邓通

​汉景帝为什么要饿死邓通

130

汉景帝为什么要饿死邓通 说到这个汉景帝很多人应该是知道的,也是很厉害的一位皇帝了,文景之治就是汉景帝当时的,但是文景之治话说做了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那就是他活...

​郑庄公靠忍换来春秋霸业

​郑庄公靠忍换来春秋霸业

123

郑庄公靠忍换来春秋霸业 繻葛之战,郑庄公重创周桓王军队,使得周天子从此颜面扫地,对其他诸侯国的话语权从此一落千丈。郑庄公也就此开启了霸主之路,不过郑庄公之所以能有如...

​朱元璋为何越来越讨厌李善长?

​朱元璋为何越来越讨厌李善长?

179

朱元璋为何越来越讨厌李善长?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给力的,再说李善长吧,也厉害,明朝开国功臣,所以李善长对于朱元璋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但是后来朱元璋的皇...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103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说到三国时期东吴这边的事情,我们有的时候还是忽略了,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寻的,那就是其实东吴政...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

132

朱元璋早年靠什么收揽人心? 朱元璋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位评价褒贬不一的皇帝,不过他能从一介布衣做到明朝开国皇帝,足以证明了他的伟大。朱元璋有着很强的领导力,在一个团队中...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146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说到道光萧条大家应该没多少人知道的,但是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嘿嘿,而且就在清朝,看名字就是在道光年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93

三国武将梯队分别有谁 三国中武将中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都分别有谁?三国真正鼎立,不以曹丕称帝区分,以地盘来讲,其实从汉中之战来讲可以说已经是只剩三家独大了...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87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件事情,一直被当作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后世人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觉得,王莽篡汉是违背了汉朝宗室的意愿,自己强行篡权建...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74

盘点宋朝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的战争的一些情况,也还是比较有意思,很多人想知道宋朝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对于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181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 说起西安事变,相信大家对这段历史不会陌生了,上学期间历史课上有专门的讲述这段历史。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成就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另一个则是杨虎城...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177

明朝是如何击败葡萄牙远征军的 若是过去还能够重来,获取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就完全改变了,那么公元1521年可能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明朝水师在珠江口的那场惨胜,却让任...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80

清朝平定准格尔有什么历史影响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元顺帝逃亡回了漠北草原。游牧经济无法支撑起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的大一统帝国,同时蒙古贵族对于黄金家族的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