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咖汪曾祺,竟是首轮《高邮县志》编修的背后高人!

文学大咖汪曾祺,竟是首轮《高邮县志》编修的背后高人!



多才多艺的汪曾祺先生,曾被聘任《高邮县志》顾问,为这部新编县志的整理和出版做出很大贡献。他从19岁离开高邮42年后,曾应邀三次回故乡,其中,第二次回故乡,就是应高邮县志办公室的邀请,为《高邮县志》审稿的。








与汪老结文缘

我与汪曾祺先生结文缘,始于1981年秋天。那是他离开高邮42年后第一次回故乡探亲时。10月10日下午五时许,运河堤上高邮县汽车站门外,从南京来的最后一班汽车上走下来一位两鬓斑白、面目慈祥的老者来,这就是汪老。前去接站的除了汪老的亲戚,还有陆建华、金实秋和我三人。



▲ 1981年,汪曾祺(右三)回故乡高邮探亲,与家人合影。





在出汽车站朝县政府招待所走的路上,汪老听说我在县水利局工作,就问我家乡的水利情况如何?我告诉他,建国三十年来,我们基本上控制了洪涝灾害,还发展了自流灌溉和航运等事业。“噢!”汪老颇感兴趣地问我:“能不能给我详细地介绍介绍呀?”我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呀!”



负责接待的县政府办公室了解到汪老内心的想法后,决定提供一切方便,让汪老全面了解建国以来家乡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后来,在县堤防管理所召开了两次水利座谈会。期间,我向仇雨亭工程师借了《运工专利》和《勘淮笔记》等5种资料,交给陆建华转给汪老翻阅。副局长王承炜和仇雨亭、胡汝宁等同志专门陪同汪老参观了自灌地区东风补水站、圩区川青公社新大圩和圩口闸,还参观了江都水利枢纽。汪老说:“这两个公社的村子我小时候都去过,现在简直一点都认不出来了。”(《故乡水》)“我参观了水利枢纽,对那些现代化的机械一无所知,只觉得很壮观。但是我知道,从此以后,运河水大,可以泄出,水少,可以从长江把水调进来,不但旱涝无虞,而且使多少万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呜呼,厥功伟矣!”(《他乡寄意》)



▲ 1991年汪曾祺在家乡高邮的芦苇荡





10月29日上午,应汪老之请,我约县水利局副局长徐进和堤防股长王庭桂等人到县一招谈自流灌溉是怎么搞起来的。听了他们的介绍,汪老说:“这些要是在过去,会有人为之立碑以记其事的。”(《故乡水》)汪老回高邮住了一个多月,临别时告诉我:他打算写一篇小说,内容就谈水利。后来这篇小说《故乡水》刊登在丁玲、舒群主编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上,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杨”就是以副局长徐进为原型的。



▲ 汪曾祺笔下的故乡——“我们那里”










聘汪老当顾问

送走汪老不几天,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先是1981年11月,中共高邮县委新建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党史办”)和高邮县政府新建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志办”),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县委组织部向有关单位抽调“笔杆子”,县水利局推荐我参加。在新的岗位上,我以征集党史资料为主,同时兼管县志事务。1982年5月,中国地方史志协会会同江苏省社科院委托江苏师范学院和南开大学在苏州举办华东地区地方志研究班,华东地区六省一市158名修志专业人员参加,我也叨陪末座。“这是一件大事情,它将以前所未有的盛举,载入中国地方志的史册。”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中国地方史志协会会长梁寒冰在开学典礼上如是说。我们最后获得的结业证书改称“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首届研究班”。后是1984年秋,管文蔚主任在江苏省第三次党史工作会议上部署党史和县志分开办公,我顺其自然地分到县志办工作。







当时,汪老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连续获奖以后,在全国文学界声誉鹊起,声调越来越高。有人惊呼:“从哪里冒出一个青年作家汪曾祺?”有人称赞:汪老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有人仰望:“他是文革之后寻根文学的祖师爷!”他那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系列小说出现了井喷现象,令高邮的父老乡亲啧啧称奇,令高邮的领导和广大群众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与此同步,我们也加强了与汪老的联系与交往。陆建华公布的汪老给他的38封信,其中有22封都是在汪老第一次回高邮之后写的,成为他与汪老密切联系的重要证据;金实秋和我虽未公布于众,两人手中也各有五、六封信。汪老还为陆建华的《全国获奖爱情短篇小说评选》和金实秋的《古今戏曲楹联集萃》作了序。1983年夏,陆建华和我到北京去征集高邮王氏纪念馆资料时,我们一同到丰台区蒲黄榆登门拜访汪老,大家相谈甚欢,临别时,汪老赠送我俩各一幅字画作纪念;后来还向高邮王氏纪念馆赠送了一幅对联:“一代宗师,千秋绝学;二王余韵,百里书声”。1986年9月4日,我和陈中坚同志为筹备全国首届秦观学术讨论会到北京登门拜访汪老,征集到另一副长联:“拾级堂登,念崇台杰阁几番兴废,千载风云归梦里;凭栏四望,问绿野平湖何日腾飞,万家哀乐到心头。”总之,我们的印象是,汪老很重乡情,凡故乡人请他之事,无不照办。






由此想到:我们编修《高邮县志》是一件千秋盛事,马虎不得,我们都是新手,经验不足,难免不出错;汪老既是中国文化界的名人,又熟悉高邮的历史文化,又热心家乡的文化建设,何不聘请他当《高邮县志》顾问呢?我向王鹤主任提议后,王主任爽快地答应了。






请汪老审志稿

汪老同意当《高邮县志》顾问后,我受王鹤主任委托,多次与汪老联系,并把部分初稿送给他审阅。他总是忙,直到1986年10月中旬才来信说最近将回高邮一次。事后我们才知道,从10月22日到月底,由江苏文艺出版社请叶至诚、叶兆言父子和《雨花》杂志老主编章品镇出面,邀请汪曾祺、黄裳和林斤澜夫妇来游扬州。在活动安排上,将召集一次创作座谈会,请他们与扬州青年作家们座谈,另请他们每人为《扬州文学》写一篇与扬州有关的文章。汪老第二次回高邮在1986年10月27日至28日,其主要任务是评审新编《高邮县志》初稿,其实就是从扬州之行中见缝插针,挤出一天时间,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使我们十分感动。




▲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在高邮政协会议室召开高邮县志编写座谈会后拍。中为汪曾祺,左为王鹤,右为朱延庆。



10月28日上午,汪老与新编《高邮县志》的骨干、部分分志主笔及文学青年见面。他充分肯定了大家从5000多万字资料中披沙拣金地整理成近500万字资料稿,又用一年多时间撰成140余万字初稿的成就,并就厚今薄古、谋篇布局、彰显特色等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评审意见。



他说,今与古是相比较而言的,民国对清末的人而言,是今,而对新中国而言,是古。我们征集资料,要按今的标准,尽量地多、杂、全面;我们编修县志,可按古的标准,选用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能说明问题的资料。多余的资料,可以存起来,不可以毁掉。民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民国的资料也就越来越宝贵了。假如我们从征集资料起,就采取“薄古”的态度,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空白,后悔都来不及了。




▲ 汪曾祺画作





他说,谋篇布局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古人编“州志”,形成了固定的篇章结构,我们今天编史修志,当然要继承,但不可照抄,因为时代不同了,新的时代产生了许多新的内容,需要一一记下来。拿高邮来说,几百年来,高邮人吃尽了水灾的苦头,今天,我们抗洪排涝,兴修水利,发展灌溉、航运、南水北调,这些伟大的成就要载入史册。这些成就的载入必然会影响旧有的谋篇布局,形成新的谋篇布局。



他说,过去一提到高邮,人们就想到双黄鸭蛋、咸鸭蛋,这的确是高邮的特色,但高邮不单有双黄鸭蛋、咸鸭蛋,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特色,如龙虬庄遗址、天山汉墓、秦少游、高邮王氏父子、孙云铸等等。一切高邮有、外地无的特色都要记下来,记得越多,这本县志的价值越高。






此外,他还谈了语言问题、存真求实问题、人物的取舍问题等等。最后,勉励我们扬长避短,再接再厉,早日成志。分管副县长朱延庆代表县政府,对汪老从百忙之中抽空审阅初稿,并提出许多鞭辟入里的意见表示感谢。希望汪老常回家看看,关注故乡的各项文化事业。



赞汪老真牛

一年后,新编《高邮县志》正式出版了,在江苏全省60个单位评比中名列第三。如果考虑到前两名启东县和武进县是省地方志办公室搞的点,高邮县志办是除省地方志办公室搞点的两个县之外的第一名。对这样的成就,省地方志办公室很满意,戴为然主任在全省地方志工作大会上当众表扬,他问:“高邮代表来了没有?”我说:“报告,来了!”他说:“站起来,给大家看看!跟大家打个招呼!”我于是站起来,向大家鞠了三个躬,说:“谢谢领导表扬,谢谢同志们鼓励!”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评比,一是比进度,二是比质量。

比进度,当然是充分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奋战的结果。但把戏戏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按照上级布置,各市县人手不足,可以在各乡镇、各部门设资料征集员,组成一个大的网络,协同作战。我当初建议:由县志办与征集员签订协议,然后到公证处去办公证。王主任觉得,签订经济合同才需要公证,没听说征集资料搞公证的,何况县志办经费有限,没有这项开支。我向他解释:这虽是个形式,但可以起到大作用,至于经费有限,可以跟公证处协商,请他们少收点公证费。王主任终于同意了。公证处主任徐泳海听了我们的请求,也笑起来,同意一份公证书只收10元。我们签了40份协议,总共只花了400元。这样做,立竿见影。有单位领导请征集员做其他事,征集员指着公证过的协议书向他汇报:“不行呀!协议上规定,三个月之内要交N字上去,任务紧着呢!”他们不仅有了自主的时间,而且有了满满的责任感。仅仅半年时间,我们就收到了5000多万字资料。最后几经压缩,正式出版了80万字。

比质量,汪老教导我们的“谋篇布局”、“厚今薄古”、“彰显特色”、“存真求实”、“语言精练”等注意事项全都用上了。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吴献中主任说:“《高邮县志》确实编修的不错,高邮人才济济呀!”我说:“背后有高人指点,这高人就是汪曾祺呀!”




汪曾祺先生



— END —



作者:肖维琪,原名萧为祺,1945年出生,江苏高邮人。长期从事水利、党史、方志、文史、文物等工作,曾任政协高邮县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兼)、高邮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高邮市党史办公室主任科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三垛史话》、《临泽史话》、《界首史话》,主编《破晓号角》、《周山乡革命纪事》、《昨天的故事》,参编《高邮县志》、《中国共产党高邮地方史》、《南社中的扬州人》、《高邮:尧文化发祥地研究》。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江苏省地方志协会会员、高邮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高邮市帝尧研究会秘书长。





文章来源:《扬州史志》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审核:高红强

发布::张一哲


相关推荐

​杰里米·边沁的生平

​杰里米·边沁的生平

151

杰里米·边沁的生平 杰里米-边沁,法学家和政治改革家,是与现代功利主义传统的奠基时代联系最为紧密的哲学家。 早期的道德学家曾阐述过功利主义哲学的一些核心思想和特色术语...

​有一种青春,叫武汉十七中

​有一种青春,叫武汉十七中

110

有一种青春,叫武汉十七中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就算你没有在这里念过书,也该听说过它。 pic by baidu用户 _小萌萌LA 关于17中, 外人所知的三件大事 每个武汉人坐轻轨到达宗关站时,...

​中国第四代油画大家之——陈丹青作品欣赏

​中国第四代油画大家之——陈丹青作品欣赏

61

中国第四代油画大家之——陈丹青作品欣赏 【编者按】 中国油画家的划代,有“两代说”、“三代说”、“四代说”等等,尚无权威定论。这里综合众议,权且划为四代: 第一代 19世...

​重磅!阜阳第三座万达广场多张效果图曝光

195

重磅!阜阳第三座万达广场多张效果图曝光 刚刚! 阜阳第三座万达广场 多张效果图曝光! 6.69亿成交! 临泉万达广场地块详情曝光 现状来了! 阜阳商业大爆发! 还有8个综合体、18条...

​买红妹情史录,从绚烂到沉寂,她经历了什么?

​买红妹情史录,从绚烂到沉寂,她经历了什么?

159

买红妹情史录,从绚烂到沉寂,她经历了什么? 买红妹像 一、 1970年,买红妹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小时候,她随父母到了新疆。她的全名叫买买提.红妹,艺名买红妹。 这个...

​法西斯纳粹都是什么?这篇文章说清楚

​法西斯纳粹都是什么?这篇文章说清楚

169

法西斯纳粹都是什么?这篇文章说清楚 一、历史上的纳粹与法西斯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德国纳粹主义及其效仿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会出现呢? 这一切,从根上都是被不做人...

​民国时期——旧南昌的青红帮势力

​民国时期——旧南昌的青红帮势力

174

民国时期——旧南昌的青红帮势力 PART壹 民国就是个“奇葩”, 一方面精英纷纷留学美、日、欧,大师辈出,另一方面文盲遍地,帮会势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西汉时期孝平皇帝刘衎的悲剧人生

​西汉时期孝平皇帝刘衎的悲剧人生

155

西汉时期孝平皇帝刘衎的悲剧人生 刘衎(前9年-6年2月3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 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二十七戊午日(...

​脊神经分支及其支配区 (最全整理)

​脊神经分支及其支配区 (最全整理)

154

脊神经分支及其支配区 (最全整理) #健康2023# 脊神经 (spinal nerves)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由 前根 和 后根 组成。前根由运动性神经根丝构成,后根由感觉性神经根丝构成...

​144.安徽来安县的由来

​144.安徽来安县的由来

165

144.安徽来安县的由来 来安县的基本情况。来安县,安徽省滁州市下辖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距六朝古都南京最近的县,所辖汊河镇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离南京长江一...